小貼士
媽媽們在生活中提問孩子時,要注意:
1.不要提難以作出判斷的問題;
2.不要隨心所欲地提問孩子;
3.語言不要過于僵硬和嚴厲。
在教育孩子時應該適當提問,這是完成教育孩子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媽媽們提問能夠起到設疑、解疑和反饋的作用,也能夠幫助孩子指明方向、啟發思維和調節氣氛。當然,在日常提問中,媽媽們要具有很強的技巧性。而在今天,提問的方式已經成為了一門藝術,能夠促使孩子全面、主動地發展。
當然,媽媽們要明白,孩子的年齡還小,在很多時候,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錯誤和自己內心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們能夠主動地去幫助孩子認識自我,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自然孩子也就能夠實現自己的愿望,并且能夠幫助孩子改掉自己的缺點,從而更快地取得成功。
媽媽和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媽媽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想盡辦法來促成孩子的進步,而提問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在提問孩子的時候,媽媽們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1.媽媽在提問時要有適當的層次性
在傳統的教育中,幾乎一直讓孩子說出標準的答案。而今天,媽媽們在給孩子提出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沒有問題對孩子來講并不是件好事情。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按照孩子天真和好奇的天性,他們必然會對自己周圍的事情產生好奇,而在學習的時候,因為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自然會存在問題。而媽媽們可以選擇用正確的方式去提問孩子,從而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和疑問,這樣就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積極。
而在媽媽們提問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問題的層次性,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愿意回答自己的問題,更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讓孩子在與媽媽交流的時候變得更加主動,同時,媽媽也了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2.媽媽們的提問要有合理的導向性
媽媽們提問的最好效果是將“質疑”,這種教育方法引入日常教育中,讓孩子在媽媽們設計的問題和指導下,能夠自覺地形成問題意識,即能夠讓孩子善于發現問題,又敢于去提出問題,樂于研究問題。
媽媽們要學會先提出問題,并觀察孩子的表情,隨后要鼓勵孩子去回答問題。當然在提問的過程中,媽媽們要留一段時間讓孩子去思考,這樣孩子才有機會收集并組織信息,進行合理的歸納總結,從而才能夠形成有條理的答案。
媽媽們要注意實施“媽媽們少問,引導孩子多問”的方法,在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是被提問的對象,要對孩子進行引導之后,讓孩子漸漸地學會自己去提問題,這樣能夠讓孩子由被動變為主動,更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說媽媽要成為孩子的向導,讓孩子自己去獨立思考,當孩子思考和想象之后,要引導孩子去發出提問。
媽媽們要發揮“精問”作用。不同的孩子對同一個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應該讓孩子多多發問,然后暢談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提出疑難問題,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3.媽媽們在提問中應避免出現問題過于簡單,答案過于開放的情況
很多媽媽都會這樣問孩子“你想吃什么呀?”“你想玩什么?”“你想看什么呀?”等等,似乎這樣的問題才會被孩子接受,也最適合孩子去回答,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媽媽們認為孩子可以隨意地去回答問題。而實際情況是,孩子真想馬上回答媽媽的問題,但是媽媽給的想象空間太大了,孩子必須花一些時間去好好思考一下。但是,很多媽媽卻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興趣來等待孩子的答案。所以說媽媽們千萬不要覺得答案越開放,就越有利于孩子的回答。
關于類似這樣的開放性的問題,媽媽們提問時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因為孩子不是毫無主意的,有時會偏離標準答案很遠。比如,孩子可能會回答:“我想吃大白兔奶糖。”
這個時候,媽媽們會毫不客氣地責備孩子,其實這樣的答案也是孩子真正的想法,但是卻沒有得到媽媽的認可,所以說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媽媽們就一定要把問題調整成為選擇題,盡量讓孩子有回答的空間和范圍,讓孩子知道媽媽們究竟是在問什么問題。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