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困惑,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自制力很強,學習也很用功,也不需要家長操心,好像成績就會很好,性格也特別好。看自家孩子怎么看怎么都有點欠缺似的。
這種感覺是完全正常的,身為父母后,多多少少自發地去學習很多的教育方法,也會根據各種教育方法去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雖然感覺自家孩子哪兒都好,可是就還是差那么一點感覺。
我們也是用了很多方法,怎么不管用,學習習慣還是不好,動不動還是鬧脾氣,不想學了,做作業好累的樣子……。
01
網絡上的教育號那么多,大咖、紅人都講述了專業育兒方法,可用在自己身上就千差萬別,也不能放任不管了啊。在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沒有思想進取和能力提升,那是萬萬不可的。
現在的女性和男性在事業上平分秋色,各顯神通,工作能力沒有最強,那是只有更強。在孩子教育上也是可以互相分工完成,我輔導語文,你輔導數學,他輔導英語。很多人說不用上輔導班,那是因為他們家長自己本身的知識儲備量和能力,都可以承擔輔導班的作用。
所以見仁見智,各個家庭都還是得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上與不上輔導班都是針對性的,不是絕對性的,不可完全跑偏了。
02
孩子的學習習慣都說是小學時期都要養好,實際上在幼兒園時期都已經在逐漸養成了,不過小學還是來得及的。
可能曾經幼兒園用過什么獎勵分、愿望存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也遵守規則和約定,去遵守完成要養成的習慣,比如:自己穿衣、自己收拾書桌……。到了三年級后,是不是就有點不太一樣了,這些根本刺激不了他努力“拼搏”去實現小愿望了的熱情了。
這時候,家長更關心成績了,雖然口頭上說成績沒啥,但是心里還是在滴血啊,為啥得獎狀沒有我家孩子,為啥這個露臉機會也沒有,孩子盡了最大努力了還是沒有獲得想要的收獲,反而是做作業拖拉,頂嘴反駁,愛答不理,自尊受傷,沒有達到家長想要的表現……。
其實這些都是有背后原因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長和環境的身上。孩子的舉動完全映襯了家長的內心。無形中是在想要孩子成為最優秀的那個,不是最優秀就是稍微優秀一點的,這樣比較自豪。沒有真正去了解到孩子需要什么?他擅長于什么?
天才都有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反復下苦功,又恰好發揮了他自己的優勢,把優勢發揚光大的結果。
03
有好習慣,就不怕做不好一件事情,那么養好習慣也有很多方式。
1.自我學習生活安排
每天的日程計劃安排得跟總理一樣到分秒,這個不一定適用于每個孩子。孩子得先練做事的速度和質量才行。
比如:寫數字1-100要寫好、寫正確,先規定個時間范圍內寫正確多少比較合適,那么先練習這個時間內寫對、寫完,反復練習。熟能生巧,做好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就像天下不能掉餡餅一樣,一下就成功了。先由家長去引導孩子怎么安排,養成習慣,我的生活里是應該有這些安排,錯了沒關系,改過來就好。孩子大一些就?自然更容易接受自己去安排。
2.?忍住反復做一件事的枯燥
孩子先要學會忍住枯燥,要養成很多好的習慣,實際上很枯燥。習慣需要每天堅持,或者每周堅持去做同一件事情,這個得給孩子一種動力。
比如:經常閱讀的習慣,先一起去讀,找到閱讀的樂趣,找到閱讀后知識量豐富的好處,日積月累后,作文可以信手捻來。孩子會從過程中去體會到這種好習慣的自我肯定,才會有信心。
3.做善于做的事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沒錯,但是也是相對的。成人都不能100%找到喜歡的工作,何況要求孩子一定找得到感興趣的事情去堅持做呢?
找到孩子最善于做,做這件事情又有種成就感,哪怕比不過其他孩子,但是他做這件事情就是很滿足,那么對了。能夠帶給他滿足感的事情就是最合適他的。
比如:練習寫字,孩子剛開始很有興趣去練字,因為可以獲得很多夸贊,而不是練字本身。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字型如人形,字心如人心,練字修心。孩子幾歲的年紀也只是明白寫好字可以得到夸贊,可以寫的作業很好看。當在堅持做的過程中,也把練字真正的好處和意義傳遞給孩子,孩子自然也會慢慢去體會到真正的好處,感悟至靈魂深處,就有了真正的收獲。
4.別人家適用的方式不一定自己適用
根據孩子的個性來培養一些習慣。但也是要全面養成,重點培養。
比如發現孩子很喜歡做家務,不用獎勵就很自發想去做的事情,那么就重點夸贊他做家務的能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其他的方面,比如做作業拖拉,就不要說拖拉,就給孩子說,其實你做作業也是可以象做家務那樣優秀的,可以嘗試看看做家務和做作業哪個更難一些,如果做作業更難,那么我們可以用用做家務的好方法來試試做作業,其實做錯了也沒關系,是允許改正的,你看行嗎?家長也需要有耐心,工作中和?別人溝通都會有三級溝通模式,一次二次三次,何況孩子呢?更應該有比對待別人更好的耐心去和孩子溝通,只要這件事是對的,溝通上就一次不行,再試一次,?多試幾次,總歸行的。
畢竟,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信任的老師也就是家長了?。只要家長相信孩子,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沒做好沒關系,下一次也會做的更好。
5.自我檢查練習
這是是低年級養成好習慣最難的一關,雙減減負,不是減知識,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不通過努力,那是完全不夠的。
家長上班很累了,或者每天都有雞毛蒜皮的事情花費了精力,晚上實在不想再動腦筋和體力去斗智斗勇了,直接呼吼幾下也就算了。其實大可以把這種情況,家長不想做的,讓孩子把自我檢查當成一個習慣培養。
自我檢查的習慣,先和孩子商議一種方式,達成一種口頭協議,不然就書面協議。每日做作業的順序安排,從簡到難,從少到多安排,遵照執行。不陪著做,做完后孩子自己檢查一遍,不會做的可以咨詢家長或者查詢字典。家長也需要積極配合,自己也不會做的,那么求助一下同學或者自己也當學一遍,再給孩子解答,錯了沒關系,家長認真的求知態度在這里,孩子不想學都不可能。這樣反復一個月,家長花點時間和耐心去引導一下,基本?習慣就可以養成了。
家庭與學校教育互通互助,光靠學校教育那是遠遠不夠的。到了初中,你想輔導,孩子也不愿意了,所以還是值得珍惜低年齡階段的雞毛蒜皮的親子時光。
總之,遇到問題見招拆招,自己親生的,多去發現孩子的優勢,他總有發光的地方是值得其他孩子學習的。所以沒有差的孩子,只有沒有發現的眼睛。只有收獲更多的肯定,他才會閃閃發光。
每個人都不完美,都有缺點和優點,
相信也能找到更多、更適合孩子好習慣養成的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