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原文及翻譯(禮記原文及翻譯注釋 下載)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
檀弓下
【原文】
君之嫡長殤,車三乘;公之庶長殤,車一乘;大夫之嫡長殤,車一乘。公之喪,諸達官之長①,杖②。君于大夫,將葬,吊于宮;及出,命引之,三步則止③。如是者三,君退;朝亦如之,哀次④亦如之。五十無車者,不越疆而吊人。季武子寢疾,蟜(jiǎo)固不說齊衰而人見,曰:“斯道也,將亡矣;士唯公門說齊衰?!蔽渥釉唬骸安灰嗌坪?,君子表微?!奔捌鋯室?,曾點倚其門而歌。
【注釋】
①達官之長:由君王直接任命的卿、大夫、士。
②杖:指斬衰與喪杖。
③三步則止:拉車的人看到孝子悲痛欲絕的樣子,有所不忍,所以走了三步便停了下來。
④哀次:孝子居喪之處,即倚廬、翌室之類。
【翻譯】
如果諸侯的嫡子在十六歲到十九歲之間不幸夭折,在葬禮上可以用三輛靈車。反之庶子在十六歲到十九歲之間不幸夭折,在葬禮上只可用一輛靈車。如果大夫的嫡子也是不幸夭折在這個年齡段,也只能用一輛靈車。諸侯去世,凡是由君王直接任命的卿、大夫、士,應服斬衰,持喪杖。君主在對待大夫的喪事方面,在大夫將要下葬的時候,首先應到其殯宮吊喪。等到柩車出來,要命隨從執紼拉車,往前拉三步就停下來。直到拉停三次之后,君主才可以離開。在孝子奉柩朝廟時,柩車經過孝子居喪的臨時住所時,君主都是按照這樣的禮數。五十歲以上而沒有車子的人,不需要大老遠前往吊喪。季武子臥病,固不脫掉孝服就去他家探視,并向他說明:“像我這樣的做法,現在幾乎已經很少了。但是按照禮法,只有進入公門士才能脫去孝服。”季武子佯表同意地說:“你這樣做不是很好嗎?君王就是要將那些被丟棄的好的禮法發揚光大?!钡鹊郊疚渥尤ナ懒耍c就倚在他家門上唱歌,表示自己也是按照正禮而行。
【原文】
大夫吊,當事而至,則辭焉。吊于人,是日不樂。婦人不越疆而吊人。行吊之日不飲酒食肉焉。吊于葬者必執引,若從柩及壙,皆執紼。喪①,公吊之,必有拜者,雖朋友州里舍人②可也。吊曰:“寡君承事③?!敝魅嗽唬骸芭R?!本鲨延诼?,必使人吊之。大夫之喪,庶子不受吊。
【注釋】
①喪:指客死異國他鄉,沒有親人為主的喪事。
②舍人:死者所住館舍的主人。
③承事:要點活兒干,指協助辦喪事。
【翻譯】
大夫前來吊士,如果主人忙于大小殯殮事務時,應派人向大夫說明緣由,未能及時相迎,請他稍待片刻。吊喪的那一天,一天都不會奏樂。婦人無外事,因此不需要越境去吊喪。在吊喪當天不能吃肉飲酒。在出葬時去吊喪,一定要幫助拉柩車;如果跟著柩車到墓壙,都要執紼幫助下葬。死在異國他鄉,如果異國的君王前來吊唁,即使沒有親人在身旁,但是也應該有人出來代表喪主表示感謝,即使是死者的朋友、同鄉、寄寓的房東也可以。君王慰問說:“敝國的君王想要點協助治喪的事干?!蹦俏粏手鞯拇韯t回答:“辱蒙大駕光臨。”在路上君主遇到柩車,應該派人前去表示慰問。大夫的喪事,庶子不能做喪主而接受慰問。
【原文】
子張死,曾子有母之喪;齊衰而往哭之。或曰:“齊衰不以吊?!痹釉唬骸拔业跻才c哉?”有若之喪,悼公吊焉,子游擯①,由左②。齊國③王姬④之喪,魯莊公為之大功?;蛟唬骸坝婶敿?,故為之服姊妹之服?!被蛟唬骸巴庾婺敢?,故為之服?!?/p>
【注釋】
①擯:擯相,贊禮的人。
②由左:由左邊上下。
③谷:當作“告”,聲近而誤。告,赴告。
④王姬:周天子之女,齊襄公的夫人。
【翻譯】
子張死時,曾子剛好在為母親服喪,于是就穿著喪服去吊唁子張。有人批評說:“你身穿齊衰孝服,不應吊唁好友。”曾子辯解說:“我這是去吊喪嗎?我是去哭朋友呀?!庇腥羲赖臅r候,悼公親自前往吊唁,子游作為喪葬中的司儀,由左方上下。王姬去世了,齊國向魯國報喪,魯莊公為之服大功。有人說:“王姬出嫁于魯國,所以為她服姊妹的喪服一大功?!庇钟腥苏f:“王姬是莊公的外祖母,所以才為之服大功?!?/p>
【原文】
穆公問于子思曰:“為舊君反服①,古與?”子思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故有舊君反服之禮也;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毋為戎首②,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禮之有?”悼公之喪,季昭子問于孟敬子曰:“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達禮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聞矣,勉而為瘠則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則食食?!?/p>
【注釋】
①反服:返回故國,為舊君服齊衰三月之服。據《儀禮·喪服》齊衰三月章,有三種情形應為舊君反服:一、退休后為舊君服;二、大夫流放在外,其妻與長子為舊君服;三、大夫光明正大地離開故國,故國尚保留其有關待遇,為舊君服。穆公應是就第三種情況發問。
②戎首:率領他國軍隊來攻伐。
【翻譯】
魯穆公向子思請教說:“大夫離開故國時光明正大,故國依舊對他以禮相待,在此種狀況下,如果故國的君主去世了,大夫回國奔喪為舊主服齊衰三月,這是從古至今就有的禮儀嗎?”子思說:“古代君主,在用人時是以禮相待,不用時也是如此,因此才有為舊君反服之禮。現在的君主,用人時對其寵愛有加;不用時,就將其推入萬丈深淵,置于險地。這樣做臣子不率軍討伐就已經很好了,何談為其反服呢?”魯悼公去世時,季昭子問孟敬子說:“為君主服喪的時候應吃什么飯?”敬子說:“喝粥,普天之下都是這樣做的。我們仲孫、叔孫、季孫三家欺凌君王是出了名的,四方無人不知。非要我喝粥,讓身體變得消瘦,也并非難事。這樣做不是更加讓人懷疑我們的消瘦不是發自肺腑的悲哀嗎?那又何苦呢?我還是照常吃飯?!?/p>
【原文】
顏丁善居喪:始死,皇皇①焉如有求而弗得;及殯,望望②焉如有從而弗及;既葬,慨③焉如不及其反而息。子張問曰:“書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兄T?”仲尼曰:“胡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聽于冢宰三年?!?/p>
【注釋】
①皇皇:六神無主的樣子。
②望望:依戀不舍的樣子。
③慨:神情惆悵。
【翻譯】
顏丁在居喪時,在何時應有什么樣的悲哀神情要將其掌握好:親人去世時要表現出六神無主的樣子,好像迫切希望親人能夠死而復生,但是又無能為力;到了行殯禮時,表現出戀戀不舍的樣子,好像要追隨親人而去而又辦不到的樣子。到了下葬以后,感到神情惆悵似乎失去了什么,好像擔心親人的魂魄不能跟隨他一起回家,所以才走走停停心中有所期待。子張問道:“《尚書》上說:‘殷高宗在三年居喪期間,一心守孝,不說一句話。等到他脫下喪服開口說話,言語喜悅。真有這樣的事情嗎?”孔子說:“怎么會沒有此事呢!在古代,天子駕崩,太子就會將國事交給宰相管理三年,由宰相代為治理?!?/p>
【原文】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寢,歷階①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庇肿?,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大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薄盃栵嬚{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②,又敢與知、防③,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倍攀壪炊鴵P觶(zhì)④。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斯爵也?!敝劣诮?,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注釋】
①歷階:一步跨越兩個臺階。
②非刀匕是共:刀與匕是食具。共,通“供”。此句猶言不去干本職內的工作。
③防:諫諍君之過失。
④觶(zhì):酒器。
【翻譯】
知悼子去世了,還沒有入葬,晉平公就自己飲酒,師曠、李調陪在一旁,還擊鐘奏樂助興。杜蕢從外面進來,聽到鐘聲,就問侍衛說:“君主何處?”回答說:“在正寢”。杜蕢就匆忙向正寢走去,一步兩個臺階登堂而上,倒了一杯酒,說:“師曠,將這杯酒喝下!”又倒了一杯酒,說:“李調,把這杯酒喝下去?!敝笥值沽艘槐疲谔蒙舷虮泵孀约汉攘?,然后下堂,快步走了出去。平公將他叫住命他進來,說:“蕢,我以為剛剛你是有意要給我啟發,因此未和你說話。現在我要問你:你為什么要命令師曠喝酒呢?”杜蕢說:“子日和卯日這兩天是君主忌諱的日子,不能奏樂,以此來警惕自己?,F在知悼子停柩在堂,這和君主忌諱的日子相比更為嚴重,怎么可以奏樂飲酒呢?師曠身為掌樂的大師,不將這層關系向您說清楚,因此罰他喝酒?!逼焦謫枺骸澳阌譃楹蚊钫{喝酒呢?”杜蕢答道:“李調是您最喜歡的大臣,規勸君過這是他的責任,但是過于貪吃貪喝,完全不顧及君主的違禮之失,因此罰酒于他?!逼焦謫枺骸澳菫楹文阌肿约汉染颇??”杜蕢答道:“我是為您服務的宰夫,我的本分是為您提供膳食,現在竟敢越職諫諍君王的過失,也應自罰一杯。”平公說:“寡人也有過失,來倒一杯酒,我也應自罰一杯?!庇谑嵌攀墝⒕票催^,倒了一杯酒遞給平公。平公喝完酒后對左右侍從說:“今后即便我去世了,也不要將這只酒杯扔掉?!睆哪菚r到現在,凡是向所有人敬過酒后再舉起酒杯遞給君王的行為,被稱為“杜舉”。
【原文】
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謚于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衛國兇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者衛國有難,夫子以其死衛寡人,不亦貞乎?夫子聽衛國之政,修其班制①,以與四鄰交,衛國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謂夫子‘貞惠文子’?!笔~仲卒,無嫡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后者。曰:“沐浴、佩玉則兆②?!蔽迦苏呓糟逶 ⑴逵?;石祁子曰:“孰有執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衛人以龜為有知也。
【注釋】
①修其班制:修,“循”字之誤。班制:尊卑之差。
②兆:指古人占卜時燒灼甲骨所呈現的預示吉兇的裂紋。
【翻譯】
公叔文子死后,他的兒子戍向君主請求為他父親賜予謚號,說:“大夫三月而葬,如今離葬期不遠了,為了日后方便稱呼請您賜于亡父一個謚號?!毙l靈公說:“從前衛國遇到兇年饑荒,夫子施粥賑災,這不是愛民樂施的表現嗎?正與《謚法》的‘惠’字相合。從前衛國發生內亂,夫子拼死保衛我,這不正合著《謚法》上的‘貞’字嗎?夫子主持衛國國政,按照禮數的規定,當尊者尊,當卑者卑,以之與四鄰交往,沒有讓衛國的聲譽受到玷辱,這不是正合著《謚法》上的‘文’字嗎?因此‘貞惠文子’用作夫子的謚號?!毙l國大夫石駘仲去世了,沒有嫡子,只有六個庶子,所以才用占卜的方法來決定由誰來繼承家業。卜人說:“要先洗漱干凈,再佩戴上玉,這樣吉兆才會顯示在甲骨上。”其中的五人都連忙洗發洗身,佩戴上玉。但石祁子卻說:“哪里有居父之喪而可以沐浴佩玉的道理呢?”只有他不洗漱佩玉。說起來也很奇怪,龜兆上卻顯示出繼承人是石祁子,所以,衛國人都以為龜兆很靈驗。
【原文】
衛獻公出奔,反于衛,及郊,將班邑①于從者而后入。柳莊曰:“如皆守社稷,則孰執羈靮(dí)②而從;如皆從,則孰守社稷?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衛有大史曰柳莊,寢疾。公曰:“若疾革,雖當祭必告?!惫侔莼?,請于尸曰:“有臣柳莊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聞之死,請往?!辈会尫?,遂以禭(suì)③之。與之邑裘氏與縣潘氏,書而納諸棺,曰:“世世萬子孫無變也?!?/p>
【注釋】
①班邑:分封采地。班,通“頒”。
②羈靮(dí):羈是馬籠頭,靮是馬韁繩。
③禭(suì):向死者贈送衣服。
【翻譯】
衛獻公被逐逃亡,后來終于返回衛國復位,來到城郊,獻公想將封地分封給跟隨他一起逃亡的臣子,然后入城。追隨他逃亡的大臣柳莊說:“倘若都留在國內留守社稷,這樣還有誰會愿意為您鞍前馬后追隨您逃亡?如果都追隨您逃亡,江山社稷又由誰來留守?您剛回國就偏心,這樣不太好吧!最后封賞也沒有辦成。衛國有個大吏叫柳莊,臥病在床。衛君說:“如若病情危急,即便是我在主持祭祀也要差人像我報告?!惫涣f在衛君持祭祀時去世了,衛君接到通知后就叩頭,又拜了兩拜,然后向祭祀中的尸請求說:“大臣柳莊,他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臣子,他也是衛國的賢臣,剛得到他去世的消息,請您讓我立即回去?!毙l君還未脫下祭服就前往莊家,于是就將身上穿的祭服贈于死者,還將裘氏邑和潘氏縣封給柳作采邑,又將這樣的封賞寫成誓約放進棺里。誓約上寫道:“世世代代子子孫孫,萬代相傳永不改變!”
【原文】
戰于郎,公叔禺人遇負杖入保者,息,曰:“使之①雖病也,任之②雖重也,君子不能為謀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則既言矣?!迸c其鄰重(tóng)汪踦往,皆死焉。魯人欲勿殤重汪踦,問于仲尼。仲尼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子路去魯,謂顏淵曰:“何以贈我?”曰:“吾聞之也:去國,則哭于墓而后行;反其國,不哭,展③墓而入。”謂子路曰:“何以處④我?”子路曰:“吾聞之也:過墓則式,過祀⑤則下?!?/p>
【注釋】
①使之:指搖役。
②任之:指賦稅。
③展:周巡省視。
④處:安身無咎之道。
⑤祀:鄉里社壇。
【翻譯】
魯國與齊國在郎交戰。魯國的公叔禺人看見扛著兵器的士兵進入城休息,就說:“老百姓的徭役已經十分辛苦了,賦稅還如此繁重,大臣們不能為國家出謀劃策,戰士也能為國征戰。我既然這樣講了,就要努力做到?!币虼司团c鄰居的少年汪踦一起奔赴戰場,最后都戰死沙場。魯國人想為汪踦舉辦一場成人的喪禮而不是童子的喪禮,但是由于沒有先例,就去請教孔子。孔子說:“他能拿起武器來捍衛國家,即使不用童子的葬禮來辦他的喪事,不也可以嗎?”子路要離開魯國,對顏淵說:“離別之際,你有什么話要和我說嗎?”顏淵說:“我聽說要離開自己的國土,首先應該先到祖墳上拜別之后再動身;等到返回時就不必哭了,到墳上巡視一周就可以進城了?!闭f罷,顏淵又對子路說:“您給我留下什么話讓我安身無咎呢?”子路說:“我聽說,經過墓地就應憑軾致敬,經過社壇就應下車致敬?!?/p>
【原文】
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及之。陳棄疾謂工尹商陽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白由渲T?!鄙渲瑪酪蝗耍o(chàng)①弓。又及,謂之,又斃二人。每斃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與②,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敝T侯伐秦,曹桓公卒于會。諸侯請含,使之襲。襄公朝于荊,康王卒。荊人曰:“必請襲?!濒斎嗽唬骸胺嵌Y也。”荊人強之。巫先拂柩。荊人悔之。
【注釋】
①韔(chàng):古代盛弓的袋子。此作動詞用。
②燕不與:燕,同“宴”。不與,猶言沒有座位。
【翻譯】
工尹商陽和陳棄疾同乘一輛戰車追趕吳軍,沒過多長時間就追上了。陳棄疾對工尹商陽說:“我們身負王命,您現在可以將弓拿在手中了?!惫ひ剃枌⒐赵谑种?。陳棄疾又對他說:“您可以將箭射向敵人了!”工尹商陽這才射了一箭,射死一人后又將弓裝進袋中。又追上了敵人,陳棄疾又對他說了以上的話,工尹商陽接著又射殺第二個人。因此每射殺一個人,都會閉上眼睛不忍直視。他讓駕車的停止追趕,說:“我們在朝見君主是沒有座位,在宴會上也沒有席位的賤士,殺死三個敵人,回去也可以交差了。”孔子說:“在殺人時也是有一定禮節的?!敝T侯聯合伐秦,曹宣公在聯軍會合時去世。諸侯要求按照禮節為曹君飯含,而曹人卻讓諸侯為曹君的尸體穿衣。魯襄公到楚國訪問,剛好楚康王也去世了。楚人說:“請魯君務必為康王的尸體穿衣?!濒攪矫婊卮穑骸斑@種做法是不合乎禮儀的?!背鴳B度十分堅定非要這樣做,于是襄公就讓巫先用桃枝在靈柩上來回拂拭,以祛除兇邪,最后才為尸體穿衣。楚國人一看這是君臨臣喪之禮,也來不及后悔了。
【原文】
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吊含①,曰:“寡君使容居坐含,進侯玉,其使容居以含?!庇性娫唬骸爸T侯之來辱敝邑者,易②則易,于③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比菥訉υ唬骸叭菥勇勚骸戮桓彝渚嗖桓疫z其祖’。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于河,無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魯人也,不敢忘其祖。”子思之母死于衛,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廟。門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為哭于孔氏之廟乎?”子思曰:“吾過矣,吾過矣?!彼炜抻谒?。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長服,七日國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為棺槨者斬之;不至者,廢其祀,刎其人。
【注釋】
①含:古葬禮,殯殮時把珠、玉、貝、米等物放在死者嘴里。
②易:簡易,簡略。
③于:廣大,隆重。
【翻譯】
邾婁國在為邾定公辦喪事時,徐國君王派容居前來吊唁,并行喪葬之禮。容居以天子所遣使者的口氣說道:“我國君主派我來行喪葬之禮,致送侯爵所含的玉璧?!臂涞慕哟藛T說:“勞煩各國諸侯屈尊了前往敝國,按照來者身份,該簡略就簡略,該隆重就隆重。如果派臣子來,我們就以臣禮相待;如果君王親來,我們就以君禮相待。臣子到來卻想在我們這里得到君王的禮數,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比菥踊卮鹫f:“鄙人聽說,作為臣子就不敢忘掉君王,作為子孫就不敢忘掉祖先。先君駒王在之前出兵討伐西方,渡過黃河,這是他說話一貫的口氣。雖然鄙人向來較為魯鈍,但是萬萬不敢忘記祖先的遺訓?!弊铀嫉母赣H死后,母親改嫁到衛國,如今去世派人向子思報喪,子思就到家廟去哭。弟子看到后,說:“人家姓庶的死了母親,為什么您卻跑到孔氏的家廟來哭?”子思說:“我的錯!我的錯!”就慌忙向其他房間跑去大哭。天子死后的第三天,祝首先手持喪杖;第五天,百官手持喪杖;第七天,畿內的庶民應身穿喪服;三月,諸侯及其大夫各服應服之服。虞人負責從畿內所有神社的社樹中挑選最適宜于作棺槨者,把它們砍伐下來。對于不肯獻出木材的地方,要把當地的社神廢掉,殺掉當地的長官。
【原文】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①。有餓者蒙袂②輯屨,貿貿然③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睋P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④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臂涠ü畷r,有弒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⑤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痹唬骸肮讶藝L學斷斯獄矣:臣弒君,凡在官者殺無赦;子弒父,凡在宮者殺無赦。殺其人,壞其室,洿其宮而豬⑥焉。蓋君踰月而后舉爵?!?/p>
【注釋】
①食之:給他吃。
②蒙袂:因困憊而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③貿貿然:垂頭喪氣之貌。
④嗟來:嘆詞。來是語助,無義。
⑤瞿然:驚駭貌。
⑥豬:通“儲”,使水停聚在某處。
【翻譯】
齊國遭遇饑荒,十分嚴重,黔敖在路旁做飯等待賑濟餓了的災民。曾子聽說了這件事,說:“這事兒恐怕不對勁兒吧?人家沒有同意你吃,你是可以拒絕的;既然人家已經道歉了你就可以吃了。”邾婁定公在位時,時常有兒子殺死自己父親之事。有關官員將此事報告給定公,定公很是驚恐離開了座位,說:“這和寡人沒有教育好有關啊?!庇终f:“這種案子我曾學過如何審判:如果臣子殺死了自己的君王,無論官員職位的大小,都應判以死罪,絕不饒恕;如果是兒子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無論輩分高低,這也是死罪,不該饒恕。不僅僅是將其殺死,還要拆毀兇手的住室,將其地基挖成個大坑,然后再灌滿水。君王過了這個月之后才可以舉杯喝酒。”
【原文】
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①焉!美哉奐②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是全要領③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謂之善頌善禱。仲尼之畜狗④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馬死,埋之以帷。
【注釋】
①輪:高大。
②奐:通“煥”,光輝燦爛。
③全要領:謂不被刑戮而善終。要,古“腰”字。領,頸也。古代的死刑有腰斬和斬首兩種。
④畜狗:看家狗。古代的狗可分三種,打獵用的田犬,看家用的守犬,專供肉食的食犬。
【翻譯】
晉國趙文子的新居落成,晉國的大夫都前往參加落成典禮。張老致辭說:“這高大光輝燦爛的房子多么漂亮呀!這高大光輝燦爛的房子多么漂亮呀!從此之后,主人就能在這里居喪哭泣,祭祀奏樂,聚會宴飲了?!蔽淖又麓疝o說:“我能在這里居喪哭泣,祭祀奏樂,聚會宴飲,這說明我將善終,有資格進入九原的祖墳?!痹挳叄兔娉边呥蛋荼硎靖兄x。懂禮的君子說,他們一個善于贊美,一個善于祈福。孔子養的看家狗死了,讓子貢將其埋葬,還吩咐說:“我聽聞,破舊的帷幔不要丟掉,因為可以用來埋馬;破舊的車蓋也不要丟掉,因為可以用來埋狗。我比較貧困,沒有破舊的車蓋,但你在埋狗的時候,也得用一張席子裹著,勿將其頭直接埋在土中?!敝劣跒榫躐{車的馬死了,埋葬時先用帷幔裹好。
【原文】
季孫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與子貢吊焉,閽人為君在,弗內也。曾子與子貢入于其廄而修容焉。子貢先入,閽人曰:“鄉者已告矣?!痹雍笕耄捜吮僦I鎯攘?,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君子言之曰:“盡飾之道,斯其行者遠矣?!标栭T之介夫①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晉人之覘宋者,反報于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說②,殆不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詩云:‘凡民有喪,扶服③救之。’雖微晉而已,天下其孰能當之?”
【注釋】
①介夫:披甲的衛士。
②說:通“悅”。
③扶服:通“匍匐”,音義皆同。扶服本義是伏地爬行,引申為盡力。
【翻譯】
季孫的母親去世了,魯哀公前去吊喪。曾子和子貢也一同前往吊唁,但是由于哀公在里面守門的人不讓他們進去。曾子和子貢來到馬房,將自己的儀容整理了一番,然后再去。子貢先進去,守門人說:“剛剛已經通報過了?!痹痈S其后,守門人讓開道路。二人走到寢門的屋檐下,卿大夫都連忙讓位,哀公也從阼階上走下一個臺階,作揖,請他們就位。君子議論這件事情說:“將自己的儀容整理了一番,這對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很重要的?!彼螄汲顷栭T死了一個衛士,司城子罕到他家去吊喪,哭得十分傷心。潛伏在宋國的一個探子探聽到這件事情,回晉國向晉侯報告說:“陽門死了一個小衛士,但是像子罕這樣的大官親自前往吊唁,還哭得十分傷心,這樣的行為是很深入民心的,宋國恐怕不是好欺負的?!笨鬃勇犝f了這件事,說:“這個探子真會刺探國情??!《詩經》上說:‘鄰居如果有了困難,我們應盡全力去幫助他們?!螄亲龅搅诉@一點,因此,不僅晉國不敢欺負宋國,普天之下也找不出一個敢和宋國為敵的國家?!?/p>
【原文】
魯莊公之喪,既葬,而绖不入庫門。士、大夫既卒哭,麻不入。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槨①。原壤登木②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备柙唬骸柏偸字呷唬瑘膛种砣??!狈蜃訛楦ヂ勔舱叨^之,從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聞之: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
【注釋】
①沐?。盒拗喂撞?。
②登木:以手叩擊棺材。
【翻譯】
魯莊公死后準備下葬,穿孝服的人等候在宮殿最外的一道門,不讓入內。等臣子祭哭完了,關系最疏遠的親戚也不讓進靈堂了。有個叫原壤的是孔子的老朋友了,他的母親去世了,孔子幫助他修治棺材。原壤敲著棺材說:“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用唱歌來表達我心中的情感了!”于是唱道:“這棺材的紋理就像貍頭上的花紋那樣漂亮,我想握起你的手來表達我此時此刻心中的喜悅?!笨鬃幼哌^去假裝沒有聽見,孔子的隨從卻說:“這人這樣無禮,您還不和他絕交嗎?”孔子說:“我聽聞,親人總歸是親人,老朋友總歸是老朋友。”
【原文】
趙文子與叔譽觀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①也,吾誰與歸②?”叔譽曰:“其陽處父乎?”文子曰:“行并植③于晉國,不沒其身,其知不足稱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見利不顧其君,其仁不足稱也。我則隨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謀其身不遺其友?!睍x人謂文子知人。文子其中④退然⑤如不勝衣,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所舉于晉國管庫之士七十有余家,生不交利,死不屬其子焉。
【注釋】
①作:站起來。指復活。
②吾誰與歸:我贊許和愛戴誰呢?與,贊成。歸,歸向?!罢l”是“與歸”的前置賓語。
③并植:通“廉直”。
④中:身軀。
⑤退然:柔弱的樣子。
【翻譯】
趙文子和叔譽一起巡視于九原,文子說:“如果埋葬在這墓地中的人能夠復活,他們當中你最贊賞和愛戴的是誰?”叔譽答道:“大概是陽處父吧?”文子說:“身為晉國大夫剛強而無計謀,不得以善終,這樣的智慧讓人不敢恭維啊?!笔遄u又說:“舅犯怎么樣?”文子說:“舅犯不顧及君王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他的仁愛也叫人不敢恭維。隨武子是值得我贊許和愛戴的人,他能顧全大局,考慮君主的利益也可以兼顧個人利益;他既能為自己打算,又不忘掉朋友?!睂τ谖淖拥脑u價晉國人都覺得很合理。文子的身體柔弱得好像連衣服的重量都禁受不住,講起話來遲鈍緩慢得像難以出口。他為晉國舉薦的管理倉庫的官員多達七十余人,但是在他生前卻未和他們有任何金錢上的來往,死后也未將孩子托付給他們。
【原文】
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尪(wāng)①而奚若?”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與!”“然則吾欲暴物而奚若?”曰:“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則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諸侯薨,巷市三日。為之徙市,不亦可乎!”孔子曰:“衛人之祔也,離之;魯人之祔(fù)②也,合之,善夫!”
【注釋】
①暴尪(wāng):暴通“曝”,曬也。尫:身體有殘疾的人。暴尪的目的是希望上天哀憐而下雨。
②祔(fù):夫婦合葬。
【翻譯】
氣候干旱,穆公把縣子召來請教說:“天久久不下雨,我想將身體有殘疾的人拉到烈日下曬,不知意下如何?”縣子說:“天久久不下雨,乃暴曬有殘疾的人以求雨,這樣做的話是不是太殘暴了,恐怕不行吧?”穆公又說:“那暴曬女巫怎么樣?”縣子說:“天不下雨,而將希望寄托于愚蠢的婦人來求雨,會不會不實事求是?”穆公又說:“那罷市怎么樣?”縣子說:“天子去世,罷市七日;諸侯去世,罷市三日。用罷市的辦法求雨,還不失為可行的辦法?!笨鬃诱f:“衛人的合葬方式,是夫婦各自一個墓穴,中間有土相隔。在魯國,魯人合葬是將夫婦二人放進一個墓穴。這樣的合葬方式很不錯。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