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說話之道(用正確的語言引導孩子)
今天周末,難得休息,就在家里幫嫂子帶一會孩子。孩子年紀不大,也就一歲多,喜歡到處爬來爬去。為了能讓孩子安靜下來,我就拿了一本詩集來”忽悠”小孩,邊抱著他邊給他念詩。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這首詩主要是說詩人李白思念故鄉的詩。”這時候我嫂子從廚房走出來,看到我們這邊的場景笑著說:”孩子年紀這么小,你說這些他都聽不懂呢。”
聽到嫂子的話我便把孩子放下來,走到另一邊和嫂子交流起來,對于育兒觀念我們之間還是存在這一定的差距的
我對嫂子說:”其實孩子一出生就已經開始在和我們大人交流了。在第一年里,孩子除了視、聽、站、坐、嗅、觸之外,還會對我們說的話做出理解和反應,就像剛剛西西聽到我念詩就開始變得非常的安靜,那是他對我的行為做出了反應。”
嫂子聽了我的話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笑著道:”這臭小子平時皮的緊,怪不得剛剛這么的乖。原來孩子是能夠和我們交流的呀,只不過不是用語言的方式而已。”
我笑著說:”對的,平時多和孩子說話是有很多的好處的。在別人眼里看來是無用功,但是在未來對孩子來說是受益匪淺的。”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和孩子交流,是在開發寶寶的聽覺和語言能力,可以讓寶寶更早的開口說話。
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觀點也很有趣,他認為,人的大腦中存在著一種“語言習得機制”。這種機制在0-6歲是非常活躍的,它能將孩子所獲得的各種語言形式進行消化、重組,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意思,而并不是完全模仿大人的一模一樣的語言。
不要用你的”腦袋”去衡量孩子智慧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幾乎是不會跟孩子有很多的交流的,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根本聽不懂,說了也是在浪費時間,不如多花些時間去做別的事情。可是,這樣的想法簡直就是大錯特錯。
要知道,0-3歲是寶寶大腦飛速發展的關鍵期。1歲寶寶的腦重量已經相當于成人的50%,2歲達到成人腦重的75%,3歲時接近成人腦重。研究表明,及時獲得豐富的視聽觸覺、運動和平衡等環境刺激的寶寶,比缺乏環境刺激的孩子,大腦重量可能會多20%。
孩子小時候的學習能力比大人想象得要強的多。其實,在你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孩子是能夠給出回應的,就是家長沒有能夠細心的觀察到這一現象罷了。孩子小時候的大腦發育是非常的強大的。
在任何時候,家長不能輕視孩子的智慧和接受能力,孩子往往比家長想象的要聰明的多。所以不要用你的小腦袋去衡量孩子的大智慧。
多和小孩子交流,而不要做無用功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報道,英國一個先天性失聰的小嬰兒,2個月時帶上了助聽器。當他第一次聽到媽媽的聲音時,那種開心、激動又帶著一點不可思議的眼神。孩子也許是在表達他的喜悅,他能夠對媽媽的聲音做出回應了,并且他僅僅只有兩個月。
孕婦在懷孕16周之后,肚子里的胎寶寶,對外界的聲音很敏感。
很多人覺得不應該浪費時間去為孩子做這些,反正孩子長大以后就會了。這樣的想法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有句古話說的是“讀書萬遍,其義自見”。你說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記住了。就像是幼兒園的小朋友,老師每天教他們讀書,即使他們不懂得意思,也不會寫字,但是他們能夠流利的背誦出來。
其實,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和孩子說話,并不是在做無用功。而是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看似無用功的事情已經讓你的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懷孕時就要注意做胎教,孩子出生后喂奶,出去玩,換尿不濕都要多和孩子說話。
正確的早教方法是孩子成功的一半,家長做到這四點,開發好孩子早期的語言能力,讓孩子更聰明
1、訓練感覺器官
嬰兒期是兒童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因此,多給寶寶講話,促進寶寶的聽覺系統,聽覺的發展在這個時期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在孩子0~3個月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訓練孩子的感覺器官了,就像是視聽嗅味觸覺等。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給孩子很好的訓練。
比如說: 視覺:新生兒所在的房間要寬敞明亮,視力所及處要有鮮艷的物品。聽覺:不要避開人的聲音,而且要有音樂存在等等……都能夠很好的鍛煉孩子的感官能力。
2、培養觀察提問的能力
寶寶出生到這個世界,對身邊的一切都是充滿新奇的。這時候他們就會用自己的動作對我們提出問題。家長就要格外的在意孩子的動作了,比如孩子指到了小鳥,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小鳥是什么,將物與概念對應起來。
我們身邊一切的花鳥樹木、墻磚瓦塊都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起源。孩子對我們是因為他們開始對這個世界充滿疑惑,他們等待我們為他們解決疑難雜貨。然后他們開始熱愛這個世界,開始他們生活的延續。
3、培養口語能力
科學研究發現,6個月齡的小孩是能夠辨別部分母語的聲音元素,雖然他們沒有辦法把所聽到的聲音語速串起來理解。
在孩子6個月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試著去引導孩子說話了。在平時的交流中可以對孩子發問,家長不要自問自答。即使孩子只是你能夠哼出一些語調,也證明孩子給你回應了。這時候家長就應該鼓勵夸贊孩子。
在一個我們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注意我們的發音要準確,盡量用普通話給孩子交流。讓孩子能夠清晰的聽到每一個字的正確發音。盡量不要用方言與孩子交流,這樣容易把孩子帶跑偏。
說到口音問題,最突出的就是東北口音了。之前我在刷視頻的時候,看到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和奶奶分別教孩子認識動物。一個用純正的普通話,一個用突出的東北方言。結果媽媽怎么教孩子改過來孩子都改不過來了。
所以說,我們在孩子學習語言對話的時候,我們盡量使用字正腔圓的口語,不要一開始就帶著孩子說方言,國語是孩子學習口語的開始。
4、早期識字提前閱讀
孩子在9~11個月這一階段的理解能力已經有所提高,他們已經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記住一些文字了。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培養孩子早期識字提前閱讀。家長每天抽出二十分鐘的來陪孩子一起閱讀書籍,故事書、繪本等等都是可以的。
家長應該一字一句的陪孩子閱讀,這樣能夠加強孩子的記憶力,增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更加的喜歡閱讀,熱愛閱讀。
家長還可以結合與寶寶生活有聯系的事物,進行識字教學;寓識字于游戲之中;制作各種專門的識字卡片等。
還想了解更多孩子早期語言開發的方法,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孩子早期語言教育”就可以看到更多
寄語:別人眼中的無用功,對孩子也許受益匪淺。家長應該做到不要隨波追流,要認清現實,理智看待事物的本質,才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