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戲充錢(青少年沉迷游戲可以休學嗎)
基本上孩子被診斷為焦慮或者抑郁、情緒雙向障礙,家長都會給孩子辦休學,但是家長們不明白,休學的重點在哪里。而許多孩子在辦了休學后,變成了呆在家里黑白顛倒玩手機玩游戲的狀態,為什么會這樣?
戒除網癮?目前幫孩子戒除網癮的方法,主要是分成3種,第一種是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沉迷網癮,等孩子自己哪一天玩夠了,自己醒過來,但要等半年,1年,3年,5年,不知道?第二種是送孩子去封閉網癮學校3-12個月,但家長先要確定孩子從網癮學校回來后再次接觸網絡沉迷進去怎么辦?第三種是家長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每天在正常的上學,正常的完成作業,正常的作息基礎上,每天有邊界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來的改善孩子網癮方案,可找我們獲取戒除網癮的6個步驟資料。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廣西李媽媽的孩子這個學期正常來說應該初三了,然而到今天已經休學了一年。
去年5月孩子出現頻繁請假的狀況,李媽媽開始讓孩子做心理疏導,6月1日去醫院看心理科診斷為焦慮抑郁。
因為學校規定累計請假滿6周就要休學,不休就當輟學處理,加上孩子被診斷出了焦慮抑郁,沒有辦法,李媽媽最終在11月的時候給孩子辦理了休學。
休學這一年,孩子每天早上10點半左右醒,晚上1點半至2點左右入睡,隔天洗澡,每天不刷牙,除了睡著和沖涼不拿手機,其余時間手機不離手,玩游戲,刷短視頻。和父母之間極少主動聊天溝通,父母問就答,幾乎是躺平狀態。
孩子這樣的情況,李媽媽感覺天塌下來了,給孩子吃過中藥西藥,沒有效果,副作用還大。原先孩子周末沒在家過,都是跟家長出去玩,吃藥后變得乏力,不愛出門了,而且很明顯地沒有胃口,每天下午兩點才吃第一餐。
吃藥沒有效果,李媽媽又帶孩子去做心理疏導,做了幾個月,每周一次,結果也沒有用。
李媽媽很焦慮,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轉,見群就進去學習,每個學習群都是建議家長無條件接納孩子無限制玩手機、無限制給孩子充游戲。
被這個錯誤觀念引導,李媽媽也無條件接納了孩子玩游戲的情況。這一年時間里,孩子買的兩個游戲號花了差不多6千元,還有另外充游戲的錢。其實李媽媽很害怕收到孩子的信息,因為孩子發信息都是要錢充游戲,每次都是五六百塊,不給又怕孩子怎么樣。累積起來,孩子在游戲上花費了一萬五左右。
今年3月份孩子提前回原來的班級復學,去了一周說學習跟不上,自己要求再休到9月重讀初二。9月開學孩子去了一天學校又不愿意再去,繼續在家過沒日沒夜地玩手機的生活。
孩子這樣反復的沒有改變的情況讓李媽媽特別憂愁,因為孩子長時間熬夜玩手機,身體情況越來越差。
為什么會這樣?休學一年,試了那么多方法,學了無條件接納,孩子為什么反而越來越糟糕?怎么走出現在的局面?
孩子因為焦慮抑郁休學,家長接納的應該是孩子面對學習、面對學校老師同學的焦慮情緒,家長應該從孩子頻繁請假的原因入手,要看到孩子休學之后的結果或者發展情況。
每當家長來咨詢我們要不要給孩子辦理休學時,我們給家長的建議都是,能不休學就盡量不要休學。因為一休學,我們可以預見孩子之后的生活,在家不用早起,不用上課學習,每天有手機,玩游戲看電視,還有好吃好喝的,這樣快活的日子,越過越讓人迷失自己,沒有斗志,孩子會失去面對學習、面對老師同學的勇氣和自信,就越沒有辦法回到學校。
第二個是,孩子休學期間,家長忽略了引導孩子正常的作息,而在尋求幫助的方向也走錯了——無條件接納孩子一年多玩游戲,要錢就給。無條件接納孩子玩游戲的做法只是在縱容孩子,不僅加劇孩子在家躺平的情況,還助長了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不良行為習慣。這一點跟家里是否有錢沒有多大關系,很多富裕家庭,會更注重孩子的金錢觀。
孩子在休學期間,家長更加要注重引導孩子正常的生活。首先手機網絡界限是一定要有的,這是孩子正常作息的基本保障。其次,在家不上學期間,最好給孩子請家教或者上補習,這樣孩子的功課不會落下來,復學的時候能跟上學習的進度,有利于消除孩子面對學習的焦慮情緒。
要想幫孩子走出焦慮的情緒,戒除網癮,重返學校,家長自己的認知思維很重要,家長你認可嗎?
如何讓叛逆,厭學、抑郁、情緒障礙、沉迷網絡、休學,輟學,不上學的孩子重返學校,愛上學習!2021年雙減政策后,國家又推進《家庭教育促進法》。少年強則中國強。我是協助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幫助培養勤與儉,孝與善,遵紀守法,身心健康孩子的賴頌強。
家長你對幫孩子戒除網癮,引導復學有不同觀點,可以關注我們一起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