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高考孩子厭學、叛逆、焦慮、情緒低落、回避社交等現象越來越嚴重,家長十分苦惱。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有明確的認知,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在錯誤的引導下,輕則出現學習的問題,重則走向嚴重厭學、逃學,甚至走向違法犯罪。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的厭學?
其實厭學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原因,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原因,可能是因為某個因素,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厭學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歸根結底,是孩子對于學習的感受不對,導致他產生了厭學情緒。
厭學的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在學校里產生厭學情緒,可能是因為和老師產生矛盾
有的孩子在學校里與老師產生矛盾,或者和同學產生矛盾,而且情緒容易焦躁不安,甚至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如果因為這些原因,導致了孩子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這種情況,我們家長就要注意了。
孩子出現厭學,對于家長來說,既是心疼孩子,又是氣憤。對于孩子來說,不上學這件事情,除了難過,就是開心和痛苦。所以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情緒,再針對這種情緒,進行疏導。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而不是去指責和抱怨。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厭學,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感到孤單,難過,家長不要去“看見”,要主動去安慰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責孩子。家長也要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說教,而是理解。當孩子感覺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時候,也許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了。
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親子關系,也能更了解孩子。
4、愛孩子,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時,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也是最需要關心的時候。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不要只用自己的角度對孩子的情緒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要懂得多去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當孩子心情不好或者心情低落的時候,才會慢慢的跟家長說自己遇到了一些問題。而不是一味的用自己的方式去壓迫孩子。
5、多去鼓勵孩子
孩子內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家長的鼓勵能夠讓孩子在面對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困難的時候,能夠有很大的信心去面對,而不是輕易的去給孩子施壓。而且鼓勵的方式會調動孩子自身的力量,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想辦法去解決,家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足夠的信心,這樣孩子才能夠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總結:孩子內心脆弱的時候,家長的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讓孩子在家長的鼓勵中,勇于去面對挫折。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去發現自己的不足,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這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同時也能夠激發孩子去戰勝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