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孩子不聽話、難管教,可以說是父母最大的困擾。
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這么一段話:
“你希望孩子會聽你的話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不會。
“你希望他用多少時間聽你的話?
“十分鐘后上床,否則我警告你。
你每次都能按時睡覺。”
“我是你媽,你聽我的話沒錯。”
所以,很多父母苦惱。孩子越來越難管,越來越不聽話,父母的苦惱。
是的,我們用心、耐心、愛和技巧的給予,才是好的教育。
可我們用錯了方式,卻沒有得到孩子的真正理解和認同,把他們往“造反”的邪路里推,還不自知。
養(yǎng)育孩子,不是教孩子如何跟人相處,而是教會孩子如何為人處世。
1
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你得先成為那樣的人。
作者:珍妮.艾拉德·麥克斯海姆,生活家·卡萊克
最近熱搜的一條新聞,是一個11歲男孩總是與媽媽對著干,用暴力解決問題。
心理學家卡爾.威特說,你將孩子看成什么樣的人,這是影響他們未來的關鍵。
深以為然。
孩子犯了錯,父母打一頓就好了,沒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打孩子一頓可能只是幾秒的事,可是,對孩子的影響,有一輩子也要一輩子。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拐f: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而家長的行為,就是孩子眼里的“營養(yǎng)液”,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只有好好說話,好好說話,孩子才能接受,才能聽話。
學會好好說話,孩子才會聽
美國著名作家斯托夫人在她的書《卡爾.威特的教育》中提到:孩子,不要總是聽別人的安排,也不要事事都聽父母的指揮。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當然,父母不可能永遠對孩子指手畫腳,但是要讓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力,這樣他們才能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
想要與孩子好好說話,想要孩子能聽進去父母的話,必須掌握“溝通”的藝術。
溝通的藝術不在于父母說了多少話,而在于父母說了多少話。
溝通時需要注意這幾點:
1. 陳述事實
用語言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批評和要求。
比如說,“媽媽看到你沒有把衣服放在床上,床上又亂七八糟!”
2. 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和命令。
比如說,“我看到你把衣服放在床上,床上不容易起來,要是你放在床上,就會感覺到難受。”
3. 明確表達自己的期望
明確表達自己的期望,而不是指責和威脅。
比如說,“我希望你把衣服放在床上,你卻把衣服放在了床邊。”
4. 通過游戲引導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通過游戲中的行為引導,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緒不應該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同時也能通過游戲中的游戲了解家長自己的情緒。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例如,如果你想讓孩子吃晚餐,可以說“今天你想吃胡蘿卜還是西紅柿炒雞蛋?”
孩子可能會說“我想吃西紅柿炒雞蛋”,這時家長就可以說“你想吃西紅柿炒雞蛋嗎?”
因為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且情緒高漲,家長還可以適當引導孩子,讓他學會理性表達自己的情緒。
5. 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時候也能夠讓孩子學會有更多的選擇權。孩子的叛逆行為其實也就是孩子獨立自主的一種表現(xiàn),父母不要過多的干涉。
2.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更加的想要給孩子自由,但是家長們應該適當?shù)膶W會給孩子一點自由,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時間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父母要學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3. 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
孩子的成長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孩子會出現(xiàn)叛逆的情況,都是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信任,而導致孩子的心理受到了傷害。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給孩子足夠的信任,給孩子足夠的信任,這樣孩子才能夠勇敢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不會在未來的生活中也會一蹶不振。
只有給孩子足夠的信任,才能讓孩子對自己敞開心扉,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才能幫孩子解決困難。
4. 學會示弱,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智者,因此,父母應該學會示弱,對于自己的孩子,學會示弱,給他更多的關愛,這樣孩子才會在面對自己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沒用的人。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