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孩子厭學怎么辦?
一二年級孩子厭學怎么辦?
最近發生的事情,還有很多家庭正在遭遇這樣的狀況:
有位媽媽發現,有一次兒子放學回到家,就嚷著要吃漢堡包。
媽媽說:“我已經說過多少次了,不要在外面吃東西。”
可兒子就是不聽。
媽媽生氣了,聲音提高了八度,大聲朝兒子喊道:
“你是不是皮癢了?跟我說過多少次了,吃漢堡包要放屁,你才吃的話,信不信我抽你?”
兒子又一次點頭,母子倆終于恢復了和睦的關系。
對孩子來說,最討厭的,就是父母總是喜歡命令式的口氣,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
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超限效應”,意思是,外來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孩子不愿和家長溝通,父母也很無奈
當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口頭禪“別煩我”“你能不能不要這樣”,但這樣的抱怨往往說出越多以后,孩子越聽越多。
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曾說,孩子渴望傾聽和被接納,當我們說完話后,孩子就會聽進去。
當我們表達完“糟糕”后,孩子也會感到:“我剛剛說了很難聽的話”,那么他就會覺得自己被理解了。
想要拉近親子關系,與其逼迫孩子接受我們的觀點,不如和孩子一起感受一下親子溝通的樂趣。
2. 學會鼓勵孩子
孩子需要鼓勵,父母的認可和鼓勵,會讓孩子感受到“我能”的力量。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
“和青春期孩子相處要用描述自己+鼓勵
的語言
。”
女兒喜歡看《妙趣》,我會說:“你看這個男的學習成績多好,你看你那么帥氣,小小男子漢,你的魅力也是無窮無盡。”
女兒喜歡打籃球,我會說:“你喜歡打籃球,你就告訴我,你喜歡打籃球,你籃球時間長,你可以做你喜歡的運動,可以成為你的朋友,可以跟你一起打籃球,可以一起學習,可以一起做你喜歡的運動,還可以一起做一些你喜歡做的事,或者是去博物館、科技館,或者去圖書館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時見到的場景。”
接著說:“我女兒喜歡騎自行車,我會鼓勵她去騎行,她也會告訴我,去打球,去運動,去做她喜歡做的事,她在那里跟我們一起運動,她也會向我展示她的成果,他也會告訴我很多的好朋友的秘密,他會給我分享他的進步,我也會不自覺的偷看她的成績單,而不是逼著她去學習,自己在那兒努力,她也會知道自己應該努力學習了,她心里面子上就不會再去想這些了,也不會對她有什么壓力,因為每次她主動學習,我們都會一起分享她的成果,還會鼓勵她,說‘你真棒!’”
我說:“這樣呀,你們都在進步,你的身上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成績一定會很不錯的,那你們有沒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知道嗎?你看你的同學做的這么好,你在進步還有進步呢,你都是有收獲的,這也是一種收獲,這種收獲讓人感到高興的。這個是通過你的努力學習達到的。”
“嗯,我是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我覺得他能考出一個好成績確實挺好,但如果考不好,我也覺得挺難過的,學習并不輕松,老師同學也不喜歡我,可能考不好吧。”
“老師還有別的安排,我比較擔心考不好。”
“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我怕考不好會讓你失望,考不好還會讓你受到老師的奚落,你還有很多時間趕快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3、“考試的時候你有沒有和同學討論一下試卷的題目呢?”
“有啊,你自己想想怎么做吧。”
“嗯,如果你下次考試時再仔細一點,認真一點,就好了。”
“看來還是比較好的,看來你是愿意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嗯,很好的,那如果你愿意和爸爸和媽媽說說,咱們怎么辦呢?”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有一個好朋友,他會幫助你、鼓勵你嗎?他們會打你嗎?”
“如果他們不會打你,他們會把你一起想要做的事情告訴你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