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偷東西如何教育
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戈特曼曾指出:教育孩子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親身示范和誘導。
想要讓孩子改掉偷東西這個壞習慣,那么父母就需要先學會引導。
1、首先要杜絕偷竊行為
孩子年紀小,難免會產生偷竊行為。父母可在這一階段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讓孩子懂得偷竊是違法的行為。
家長們要為孩子講解這個道理,告訴孩子偷竊是非常可恥的。這樣可以教給孩子什么樣的道理,幫助孩子改掉偷竊行為。
比如說偷東西,要教育孩子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發現孩子偷東西之后,要進行引導教育,告訴孩子,“偷竊是錯誤的行為,所以需要改正。”
同時要讓孩子懂得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品質,當孩子認識到偷竊的不良行為之后,要及時的改正,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不能容忍。
如何引導孩子
家長要告訴孩子,偷竊行為是違法的行為,不能自己做,這樣才能有效制止。
比如說偷拿錢,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不能制止孩子偷竊,要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發現孩子偷拿了錢后,要教給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去對待。
首先告訴孩子錢的作用,要讓孩子明白這是賺錢的必需品,不能偷拿其他的東西。
其次告訴孩子要學會說“不”,但同時要讓孩子明白,錢是怎么來的,能不能去買一些東西,要記清楚。
最后要讓孩子清楚錢的來源,學會花費。
04
父母要教會孩子金錢的“度”
怎樣培養孩子對金錢的“度”呢?
小李的女兒歡歡是個小姑娘,她平時還算不上漂亮,但總是能看出媽媽對自己很好,所以歡歡每次來家里的時候,都會主動的幫助媽媽干活。
當她在同學家的時候,會主動和歡歡聊一些自己平時看不懂的知識,并且還會幫忙做家務。每次歡歡做作業的時候,都會主動的把作業做好,不用媽媽催促。
正是因為這個“度”,歡歡媽媽能做到真正地把學習的責任交還給孩子,讓孩子體會到媽媽的愛,因此對待學習這件事情總是自發主動地去努力,總是更加主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做孩子學習的榜樣,并通過良好的生活行為,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養成自覺性,這樣孩子才會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3、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很多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自身的學習內驅力不足,或者是學習方法不當。
那么我們要如何才能使孩子獲得內驅力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快樂。
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去游樂場、博物館、美術館、世界名校等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并且鼓勵他多看,多感受,多發現,多發現,多體驗,激發他的學習動力。
如果孩子喜歡科普類的,我們就讓他先從科學知識入手,去了解更多科學知識。
再結合科學原理,引導孩子學習,保持孩子的興趣。
這樣能極大的激發他的學習動力。
4、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讀書破萬,下筆如有神。”
對于孩子來說,比起刻苦學習,他們更需要的是體驗,而不是分數,這對于孩子來說是更容易激發學習熱情的一種方式。
想讓孩子對學習充滿熱情,就要讓他們在學習上感到快樂。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每天都在努力學習,只有在孩子學習路上感受到他們的快樂,才能夠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所以,只有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他們才會對學習充滿熱情。
1、對孩子的錯誤做法進行及時糾正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做錯事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錯誤,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改正。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出現錯誤行為的時候及時糾正他們。
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并且及時改正的最好方式,就是對他們每次犯錯的時候,可以使用“火腿奶嘴”的方法來糾正他們的錯誤,讓他們知道錯誤會帶來的后果。
比如:當孩子不小心將牛奶灑了一地,家長會對他們說:“你不小心打碎了杯子,這點小事不要緊,收拾好了再吃!”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收拾玩具,并且也越來越不喜歡收拾了。
因為當孩子收拾好了所有的玩具之后,他們就會覺得父母是愛他們的,并且不會再拿牛奶撒謊了。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犯錯之后要及時改正,不要讓他們有內疚感。我們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并且盡可能的去避免這種錯誤,如果我們經常性的去批評孩子,那么孩子就會變得自卑,甚至會對自己充滿憤怒。
3、向孩子傳遞負能量
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傳遞負能量,比如孩子不聽話時我們就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我們說:“你就不吃就不吃吧,我不管你了!”
當孩子想要別的小伙伴玩耍時我們說:“玩手機,太無聊了,你出去玩會悶壞的!”
孩子的心理健康素養由他的需求決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