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呢?
我的一位學生家長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長參考。
在家庭教育里,有一個原則,就是家長要學會放手。
從孩子小時候,家長就要學會為孩子操心,小的時候,怕他磕著碰著,稍微磕一下,家長就生怕孩子受累,營養(yǎng)跟不上,可是孩子越大,這種擔心越多,孩子卻越是和家長對著干,孩子會在青春期變得更加逆反。
在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有一次跟我媽說,說她覺得自己很自卑,因為自己很矮,個子不高,穿什么衣服都是被嘲笑。
然后她的媽媽就非常不屑一顧,撇撇撇嘴,指著我說:這個女人嫁得很好,生的女兒也漂亮。
我說她不覺得這個女人漂亮,但是我說她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她很會為孩子考慮,她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征求孩子的意見,孩子開心了就會很樂意去做。
所以說,孩子只有在感覺很快樂的時候才會愛上學習,不想學習的時候才會主動去學習。
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學習,不知道怎么去思考,只是一味的老師講題,學生聽講,這樣的學習成績根本就不會提高,學習就會越來越差。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首先要自己接受這個事實,然后才能從自身找原因,找到解決方法。
要么是家長不斷在外界的壓力下,不停的去要求孩子學習,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就覺得自己的臉面子丟盡了,就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其實這樣做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還會起到反作用。
要么是家長的知識、眼界、格局、能力都不足以影響到孩子,甚至是影響孩子。
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孩子在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難,可能就會有心理障礙的出現(xiàn),而這種病癥在《家庭心理健康促進與維護》一書中,被稱為“不調(diào)”現(xiàn)象。
什么是“不調(diào)”呢?通俗地說就是對孩子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經(jīng)常覺得“啥都不是”,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甚至不能跟人正常的溝通交流,就是“社恐”。
什么是“社恐”呢?其實也就是:內(nèi)向的孩子,特別容易自卑,特別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特別謹慎,一緊張就很難敞開心扉。
而如果孩子能夠主動跟小伙伴們交往,那么他在社交時就會更加自信,更加自信,這也是為什么孩子會出現(xiàn)“社恐”的原因。
作為父母,當孩子被同伴拒絕時,父母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改善呢?
1、 多鼓勵孩子,給孩子增加自信心
很多孩子之所以性格內(nèi)向,性格內(nèi)向,他們害怕和同伴相處,是因為父母在家中總是批評指責他們,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跟他們比較,久而久之,他們就不愿意和別人交往了。
所以父母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增加自信心,讓孩子在交際中,能夠?qū)W會立足于社會。
2、 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讓孩子嘗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想法,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孩子,才能讓他們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情。
孩子是天真爛漫的,也是聰明的,當他們對父母的管教行為產(chǎn)生不滿的時候,就會選擇離家出走。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將其用對方式進行正確引導,孩子才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成長。
3、 多給予孩子鼓勵
小孩子的心智都不成熟,他們的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的。因此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讓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成長。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鼓勵和支持,多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語,這樣孩子就會樹立起一個正確的認知。從而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努力的去學習。
3、家長要學會放手
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過多的去管束,讓孩子隨著自己的步伐慢慢的去學習,而是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去學習。讓孩子自己學著去成長,去明白人生的道理,讓孩子慢慢的做到生活中要做的事情。父母要注意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做的太多的話,孩子就會變得沒有主見,不愿意聽取父母的意見。
三、適當?shù)慕o孩子一些選擇權
其實很多孩子都是非常的有主見的,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就應該讓孩子去做選擇,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思考和選擇,如果孩子出現(xiàn)厭學的情況,那么家長就應該考慮讓孩子去學會自己去做選擇。如果孩子的主見較為強烈的話,那么就應該給予孩子一些選擇權。
四、選擇的過程也是比較困難的,家長在這個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底什么情況,千萬不要逼迫孩子做出決定,要知道逼迫是不利于孩子的,如果家長的選擇錯誤真的做出了,那么孩子一定會更加的叛逆,所以說要給孩子選擇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個自主權,這也是作為父母應該去做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