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孩子厭學怎么辦?學習跟不上,老師經常點名批評,同學不歡迎,班里的學習氛圍不好等等。
我問孩子,為什么不愛學習?
孩子說: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老師天天上課罵人,回家還要寫作業,又要預習、看書,每天都這樣循環,真的討厭學習。
我說:為什么喜歡玩兒?
孩子說:因為學習是需要毅力的,需要不斷的堅持。
我說:
媽媽知道你喜歡玩兒,但是你只有學習,才能讓媽媽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習。
孩子說:
其實學習是很簡單的事,只要你堅持下去,你一定會成功的。
孩子回答:
可是我一回到家就又犯困了,我也不能堅持下去啊,我腦子里還在想別的話,你不監督我,我都不知道怎么辦了。
孩子說:
你太嘮叨了。
孩子說:
可是我真的不想學,我在學校受了很大的委屈。
你總是這樣說我,不聽我說話。
我覺得自己很沒用,我不想學了。
你說你怎么不知道我想做什么?
你知道我為什么要你管你嗎?
你這樣說我會很難過。
我希望你可以對我好,但是我不希望你這樣說我會傷心難過。
所以,你希望我希望我做什么?
當我和你一樣,站在世界冠軍已經退居二線時,我希望你也能像你一樣,站在我的賽道上。
當我和你一樣,站在一個人人平等的起點上,我們相互尊重,我們互相尊重。
都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一棵樹放在高處,用愛心栽種花,而不是讓樹懶放了。
現在,你把孩子放在這個沒有人情味的環境里,“培養”的效果肯定好不到。
現在,請好好地反思。
現在,在孩子面前,我們之前的教育方式有哪些缺陷。
這些問題,要馬上迎刃而解,否則你永遠不知道,有一天,你將會錯過真正優秀的孩子。
好孩子的標準是什么?只有標準不一致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才能優秀。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優秀,有的父母總是把孩子視作“瓶子”,即便是丑陋的外表下方,
都藏著善良的智慧,
不會因此而嘲笑別人。
一個媽媽哭著對孩子說:
你怎么不去死,我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
正是因為媽媽這些語言暴力,
讓孩子開始自暴自棄,
最后變成了“我不重要”的人,
在心理醫生這里,
找到了根源。
媽媽說,“你為什么不聽我的?”
孩子回答說:“你不懂我的意思。”
這是很關鍵的一句話,
把孩子的人生搶回來,
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這種尊重。
這種尊重是建立在平等關系上的。
對孩子來說,
在社會,
每個人都有資格,
但這個人往往是高高在上的,
不會尊重孩子,
剝奪孩子表達“觀點”的權利。
孩子跟你分享“想法”,
你可以做他的傾聽者,
但不要做法官。
在我們的教育中,
也常常有父母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
為了不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重視,
甚至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簽,
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不知道這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傷害不是來自于父母的偏見、質疑和否定。
父母們要清楚一點,
孩子的成長有一個過程,
父母只有接納孩子的變化,
孩子才能成長為父母所期盼的樣子。
愿望也是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
03
給孩子“申辯”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麥拉賓不效應”。
麥拉賓定律: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傾聽是我們情商的試金石。
聽,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對他人感興趣,
我們更加理解對方,
我們理解對方,支持對方,
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對方的感受,對方也更愿意與我們親近。
美國心理學家埃拉德·馬歇爾博士曾經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習慣在家庭教育中的養成,會成為一個家庭幸福的基石,奠定一個孩子未來幸福的人格基礎。
最好的親子關系,是和孩子做朋友,懂得孩子的內心需求,成為孩子的后盾,給到他精神支持,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
讓孩子內心不孤獨,才能真正建立自信,勇敢無畏的長大,遇到困難的時候,不退縮,不放棄,用勇敢去戰勝困難。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