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上學怎么辦?
案例一
李女士最近很煩惱,自己的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上初二,還叛逆得不行,現在的孩子,怎么這么叛逆,就不上學,還天天跟他爸頂嘴,不給手機就不吃飯,說什么都不聽,還說要離家出走,后來到了高中,由于住校,周末回家,總是跟我們反著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她和爸爸說:“我就不是讀書的料,你也不把我的手機給我,我也不想和你說話。”爸爸說:“現在不是上學的料,以后怎么辦?”李女士說:“你把手機給我,我給你買手機。”李女士說:“買手機之前,我和爸爸商量好了,手機給你,買手機要在家長群里商量,讓我承諾過后執行,現在不能再提。”
李女士說:“孩子們在家不愿意配合,家長沒辦法,一提就要手機,讓他別的同學家長看到了,回家就吵架鬧矛盾。”
“手機玩上癮,還會影響孩子學業。”老師反映,家長最擔心的就是手機癮問題,不少孩子也會因此荒廢學業,或者是受到其他同學影響,比如和同學關系、師生關系。
家長們還能不能對癥下藥,來解決孩子的手機癮問題呢?
“如何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
家長們應該做的就是正確引導。”
李女士認為,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家長應該從以下方面去調整。
首先,正視手機
。孩子使用手機的目的是娛樂,手機只是通訊工具,娛樂功能是看的內容,所以家長要多抽時間陪孩子,幫助孩子查閱資料、用手機解答疑惑,讓孩子能從手機獲得知識和信息,只有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孩子才能放心。
其次,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家長要是想避免孩子沉迷手機,首先就要讓孩子從手機里找到快樂。家長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而不是把孩子扔給手機。家長應該耐心的和孩子一起看手機,而不是對著孩子吼罵人,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喜歡看手機。
最后,教會孩子篩選。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篩選,比如孩子喜歡的動畫視頻類型,喜歡的游戲類型,喜歡的偶像表情,喜歡的武器等等,在看手機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甄別能力。
同時,家長要做好陪伴監督,不是一味的把手機當做洪水猛獸,盡量減少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
生活中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孩子的時間并不是很多,白天的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到戶外,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做什么,家長就陪孩子玩什么。周末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公園、郊游,或者去鄉下的采摘園或者去鄉下的采摘園。
在陪伴孩子的時間里,一定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間里,不允許孩子做一些事,這會導致孩子變得懶惰。
孩子一放假就覺得假期里的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根本不用自己負責任。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懶散。家長也要讓孩子自己負責任,盡量少用手機來打發孩子。
2、多進行親子活動
孩子玩手機,無論是過度沉迷還是沉迷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家長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如果孩子每天只玩兩三個小時手機,家長可以嘗試著用親子活動來代替手機,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戲,一起畫畫,一起玩棋盤游戲,這樣不但能夠增進親子關系,還能夠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3、分散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缺少娛樂活動的,如果孩子只是從手機中獲得樂趣,那對手機的興趣肯定會大大減少,讓孩子離開手機,就相當于把孩子關在一個沒有什么娛樂活動的籠子里,這樣孩子對手機就會更加的依賴,這就會讓孩子的成績下降。所以家長應該用其他的活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孩子就不會想到玩手機了,家長可以試著將孩子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娛樂活動中,比如說家長陪著孩子去游泳,去爬山,去公園散步等等。
孩子無聊的時候,可以去做一些體育運動,當孩子擁有了更多的興趣愛好的時候,他就會更容易被手機所吸引,因為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手機的誘惑可能更大。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多鼓勵孩子,當孩子有了更多的興趣愛好之后,自然而然就不會想著玩手機了。
孩子的教育成長,其實也是家長的修行。
我們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付出,其實是最多的。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到很痛苦,所以不愿意花時間去理解孩子,不愿意花時間去陪伴孩子。
其實孩子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于陪伴,所以,家長需要高質量的陪伴。
我一直認為,孩子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學校,家庭教育永遠是最重要的,而且是終身教育。
《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后,父母該如何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及其家庭教育現狀與期望》報告顯示,中小學生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參與方式與孩子對網絡的沉迷程度呈正相關。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