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一年級就厭學,我怎么能養他?
孩子上一年級就厭學,我怎么能養他?
在我們看到這些所謂的專家宣傳中,并沒有提到的將厭學問題納入到一個重要的分類里面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緒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厭學情緒的產生是內外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客觀存在的,個人生理心理上的改變是外因。外因是個體的心理水平所致,心理素質不佳或學習壓力過大,個體的心理素質不佳就會出現厭學情緒。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舒緩孩子的厭學情緒呢?
在心理學上,一般人的歸因分為四種:內部原因、外部原因、個人的原因、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
1.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適應不良
家長的期望過高,孩子學習負擔過重,家長給孩子的壓力太大,孩子就會厭煩。
上課的時候,對于課本上的內容或者是老師講過的內容,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孩子的思維是跟隨性的,很容易受到外在的影響。
孩子很難適應環境,很難適應環境,對于學習也會缺乏動力,遇到學習困難就畏難逃避,對學習失去興趣,慢慢的就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2.孩子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一些孩子看來,學習簡直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為學習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孩子總是選擇舒適區,做起事情來也是沒有效率,一件事沒有做好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的情緒。
對于每個孩子來說,他們的內心都想要做好自己,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更好的學習和生活。但是,有的孩子卻很難做到,學習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輕松快樂,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如果一直被家長或者老師批評,被老師批評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愛學習,認為自己真的不是讀書的料,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其實,在很多的家庭里面,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為了讓父母高興,他可以做很多事情,通過這個過程,他就可以發現自己的價值,慢慢的找到自己學習的動力,也就是我們說的“目標建立”。
那么,我們要怎么做,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
答案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這個要點就要分兩步走。
第一步,培養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內驅力主要是孩子對知識的興趣,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投入精力、時間和注意力的事情,而且需要孩子付出很多努力。但如果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被破壞了,那么他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沒有內驅力。
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進行學習和自我提升,比如他喜歡看書,家長可以多給他買一些他感興趣的書籍,比如小說、故事書,只要他看了,一定會在學習中找到很多他感興趣的點。
第二步,引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慢慢地引導孩子,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但是要注意,首先不要過度,如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就直接讓他學,但是這樣做的效果也不好。
可以試著問孩子,是喜歡畫畫呢,還是喜歡跳舞呢,這樣做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三步,家長要帶孩子了解學習的意義。
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不一定要通過學習來證明自己。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講,人如果一輩子都在學習,那么任何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現在有很多的學習項目都是需要金錢來保障的,而如果你現在不好好學習,那么以后就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錢。
所以學習是最好的一件事情,而學習,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第四步,多陪伴孩子。
其實孩子厭學本身就是一種逃避,他們逃避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覺得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太過于生硬,覺得父母不講道理所以不講道理所以不想理由的離開。
因此當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了這種狀態的時候,孩子會更加的厭學,不喜歡去上學,不愿意接觸課本,不喜歡老師同學等等。
那父母該怎么辦呢?
父母可以讓孩子多接觸課本以外的東西,比如一些大自然的知識,可以接觸一下課本以外的更廣闊的世界。
但是孩子如果只是小小的手機里的聊天工具,家長完全可以做好把關,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一玩。
我在咨詢中遇到很多家長,說孩子玩手機已經到了沉迷的程度,不讓玩不行,否則就大哭大鬧,吵著要玩手機,或者躲在房間里不出來。
甚至有的時候家長會把手機沒收,直接把手機扔給孩子,讓孩子看到了游戲的壞處。
這種做法不僅對孩子的身體有害,也會使得孩子更加沉迷于手機。
我們不妨試一試,手機游戲不僅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了解外界事物的途徑,更是孩子釋放壓力的方式。
如果孩子對手機的欲望強烈,如果家長一味的強制性沒收,那么孩子的反彈效果肯定也是非常差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