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主要是這幾點:
1、學習成績
。注意力不集中,課下常常做錯題、搞小動作,不聽老師話,學習態度不端正,老師講的知識點明明很簡單,一到做題的時候,很容易就疏忽了,把題目看漏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2、知識靈活性弱
。這部分孩子看問題多,愛看似在學,但是往往不懂得變通,看書學進去了,做題思維不靈活,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做題不嚴謹,會做的題,仍然錯一大片,不知道怎么把這部分的知識轉化、化整為零。
3、成績差
。
這部分孩子不是智力平平的,而是學習習慣不好的,上課走神、愛做小動作,看似在努力學習,實際上卻沒有把知識真正的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4、孩子本身就比較貪玩
。有些孩子的成績不穩定,對知識掌握的牢靠,而恰恰相反,在這種貪玩的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看似嚴格、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這類學生從小也是以成績優秀的學生為對象,很少有機會去主動學習。
從小學升入初中,知識難度就增加了很多,一二年級的知識簡單,多練習,如果小學學得多,基本上就都是初中的內容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1、學習方式,小學老師相對來說,靈活性強。
小學老師們是很負責任的,尤其是一二年級的老師,對于知識點的輔導已經比初中老師有經驗,能夠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來,孩子們所學的知識點是一樣的,也就會更加主動,更加牢固。
孩子小學階段學習成績不好,這類學生家長可以考慮通過一些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去幫助他提高成績,而且現在這樣的學生群體,小學時期還是很少的,如果孩子不出現以上的問題,那么到了初中之后,想要逆襲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
2、成績上的原因。
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通過學習,以及一些必備的學習技能,來達到在學習方面的突破,有一些學生因為沒有認真聽講,而導致成績無法提升。
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是因為基礎沒有打好,所以導致孩子成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這類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不大,也就是缺少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造成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因素
1、對于學習能力不夠。
其實有很多學生,學習能力方面是存在著很多的不足的,而有些學生因為家庭條件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使得他們對于學習的內容沒有正確的認知,也會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上不去。
2、因為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有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其實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不是很重要,但是由于生活中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很多學生在小學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到了初中,就會導致成績下滑,這也是很多孩子為什么會在初中成績下滑的原因。
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自主能力比較強,但是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也沒有將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愛好做到底。所以如果一旦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他就會認為,想要學習就要自覺,不需要父母督促就能夠主動學習,那么,在這個階段父母即使想要輔導孩子也沒有時間和精力。
所以,這個階段如果父母不說,孩子肯定是不會主動的,而父母如果做出不正確的行為,那么孩子就很難找到學習的方向,學習的動力就會消失。
父母要是想讓孩子提高成績,最好的方法是這樣做
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要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內在動力,就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為什么要學習,這樣的內在動力才是他學習的意義。
我覺得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找到學習的內在動力。
其實,孩子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不在于孩子能否考上大學,而在于孩子能否學會如何用知識賺錢。
當孩子通過努力學習之后,他會發現自己學習也沒什么用處了,于是就對學習的興趣就會慢慢減退。
父母要和孩子說,你要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你才有動力。
這位父親看到了孩子的“貧富差距”,就啟發孩子:
為什么爸爸要教你?
“因為爸爸不需要通過學習來改變命運。”
這位爸爸這樣說了,讓孩子懂得,現在的努力是為了未來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這位父親此舉,也是很多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的原因。
另外,也有不少孩子,雖然父母讓他上了北大清華,但是他覺得自己并不是很喜歡學習,將來也沒有什么出息,這種壓力也會讓他對學習產生抵觸。
當孩子說“我不想學習”時,我們要了解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
比如說,是不是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他們害怕學習成績不好。
那么我們可以問一問孩子,是不是覺得學習壓力太大?是不是學習沒有取得成就感?
讓孩子思考如果想要學習,是不是每天都需要學習?
讓孩子想一想,如果有不喜歡的事或者是一件事情,為什么會對學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他想一想,如果他要經歷痛苦的事情,他有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想一想,如果他學習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話語,他是什么感覺?
他需要一個地方,這就是他生活中的體驗。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