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孩子厭學期:
周一的時候,孩子吃完飯回宿舍,臉色蒼白,胡言亂語地嚷著不要在宿舍休息,不想去上學。
母親黃女士第一反應,孩子昨晚鬧著不想回宿舍,本來想著躺下休息,讓孩子趕緊休息,好好休息才讓她舒服。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沒想到孩子不依不饒,母子倆鬧翻了天,孩子在床上跳來跳去,母親并沒有一絲休息的余地,甚至還要爬上凳子,拿起筷子就開始敲打孩子。
只見旁邊的母親越來越慌張,可孩子就像沒聽到一樣,繼續跳,還要起來接著跳,直到母親煩躁地搶過孩子手里的筷子才罷休。
只見孩子兩只手緊緊攥著,也毫不猶豫地往地上靠,好像在求饒,似乎孩子這樣下去不對。
母親一把抓住孩子,邊打邊說:“不準跳,你跳下去,就不長記性。”
孩子大力的掙扎,母親仍然沒有停下來。
孩子的母親再次將孩子抱起來,抱著他在沙發上抽泣不止,孩子掙扎了三分鐘后,才緩緩的抽泣著跟在母親后面。
原來,孩子覺得自己被母親打了,非常的委屈,但是母親一直在打自己,孩子無助的大聲哭喊著,母親還在打自己。
原來,當孩子被打后,就感覺到很疼,于是他就會試圖用哭泣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委屈。
然而這位母親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她只是一味的打孩子,而沒有及時的告訴孩子,因為她打孩子時,完全沒有關注孩子的感受,也沒有告訴孩子自己被打的原因。
這讓孩子在腦海里形成了一個觀念:我的感受是不重要的,其他人都可以忽略我,所以我要是哭鬧,那才是重要的。
然后孩子開始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孩子不能有被打的概念。
他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只有被打才是重要的,這樣孩子以后可能會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爸爸是不會打我的。
其實不是這樣的,很多家長在打罵孩子的時候,孩子是不能說出自己心里的想法的,只會說自己很生氣,很悲傷,孩子有這樣的意識,以后他就會有這樣的意識。
孩子需要一種被愛的感覺,所以他會把這種被愛的感覺轉嫁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他會覺得自己是不夠好的,他如果說自己不夠好,他就會否定自己的價值。
這些孩子也會以暴制暴,他們不會對家長進行溝通,對家庭里面的每個人,每個人進行了一次傾訴,就意味著他們的情緒只能是被壓抑了。
第二,長期壓抑孩子的情緒,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父母發泄情緒的對象,在家里每個人都有情緒的表現。
面對家庭中存在的情緒,如果孩子無法控制,會以愛的名義對父母進行反抗,如果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的情緒得不到釋放,就會用積攢不滿的情緒來發泄,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找一些不好的方式來發泄情緒,比如打架或者是鬧情緒。
第三,從小父母就沒有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是要依賴父母的這個過程,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會遇到很多挫折,所以孩子會變得比較容易脾氣躁動,或者是有一點事情沒有做好,他們就會發脾氣,而且這些事情都是需要父母來幫助他們完成的。
第四,家長沒有給孩子培養出來的抗挫折能力,也會影響孩子的發展,讓孩子成為了溫室里的花朵,一點也不是很好。所以孩子越發的容易玻璃心,做事情的時候,沒有勇氣,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覺得這個世界是圍著自己轉的。
所以,當一個孩子玻璃心強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是非常容易給孩子培養出來的,所以有時候孩子只是因為父母長期的溺愛,而變得容易玻璃心,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特別是當孩子犯了一些錯誤的時候,父母總是沒有耐心去了解孩子,導致孩子性格變得特別脆弱,父母只知道一味的去指責孩子,不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慢慢的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沒有辦法去勇于去做一些挑戰問題。
所以說,對于孩子來說,孩子玻璃心的表現,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有所改變,如果父母們真的重視孩子的話,可以試著去給孩子一些不一樣的待遇,讓孩子學會堅強,學會感恩。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