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孩子厭學心理普遍存在,目前,在許多家庭中,親子關系不和諧,親子沖突激烈,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經受到極大的影響。家長在孩子教育上,不得已舍棄工作和家務,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家庭教育任務的開展全成為了父母的職責。這樣導致孩子厭學情緒的出現。
一、厭學情緒的出現是什么原因,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厭學癥是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的,產生厭學情緒的因素有很多,其發展的規律是多方面的。我們今天要重點說的,就是孩子厭學情緒的出現,與家長的教育有關。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
家長要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愛。比如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不要指責孩子,首先分析一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然后再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愉悅感、成就感,從而真正的喜歡上學、學習。
2、從家庭的角度來看
家庭環境分為四種:
1、民主家庭氛圍,民主家庭氛圍,溫馨家庭氛圍,溺愛氛圍,獨立氛圍。
2、專制家庭氛圍,放任自流,只管孩子學習,不管孩子吃穿,不給孩子任何扶助,一切從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出發。
3、訓誡類家庭氛圍,懲罰型家庭氛圍,壓抑型家庭氛圍,較為嚴重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管制、被否定的,不被理解,由此產生對父母憤怒、排斥的心理,親子之間會針鋒相對、針鋒相對,容易出現一些矛盾和沖突。
4、關心型家庭氛圍,民主家庭氛圍,和諧家庭氛圍,這樣的孩子心理健康更加充足,對學習會更加向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這樣,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一味地指責埋怨孩子,那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叛逆。
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一些孩子因為虛榮心或者是攀比心,長時間在家里里面跟家長抬杠上,被父母當成仇人,甚至說出一些傷害父母的話,嚴重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前段時間,一個6歲的男孩因為看電視,經常和父母動手,父母生氣地吼了孩子幾句,結果孩子一氣之下,把自己鎖進房間里,一整天都不吃飯,父母擔心孩子出事,在門口又和孩子說了很多遍,孩子非但不聽,反而更加生氣,于是,父母和孩子的沖突越來越激烈。
其實,我們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一面,只是有的孩子比較膽小、內向,有的孩子外向,有的孩子安靜,有的孩子沖動,這都是正常現象。
作為父母,我們要看到孩子的優點,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不要去批評孩子,要學會正確地表揚孩子,這才是最重要的。
表揚和鼓勵,給孩子自信和支持
《少年說》中,小學生葉子健好好同學哭著向母親道歉,而王老師的回答卻讓人感到非常意外。
“以前不是這樣嗎?我看到你和同學鬧得很不開心,我很想去安慰你,可是你現在不愿意,我有點著急。
你能告訴我你為什么不開心嗎?
我點點頭,你接著說,你現在不開心,是因為你剛才把鞋子脫了顯得很不開心。
但是你現在把鞋子脫了顯得很不開心,這其實是因為你打破了這個僵局,你覺得這很不開心是嗎?”
“是的,但是我好像很著急,也想好好的復習功課。”
“那你覺得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可以解決嗎?”
“好像有點麻煩。”
“那你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解決辦法嗎?”
“愿意分享一下我的解決辦法吧!”
最終,我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分析了很多關于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孩子考慮了很久,也在不斷改進,并且告訴了我答案。
最后,我想說的是,無論孩子有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不開心,他其實都是因為經歷了一些他不開心或是感到不開心的事情,所以才會有各種不開心的感覺,這時他才會開始接受我們的提議。
如果孩子很想要買玩具,是不是家長覺得不妥呢?
我們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他表達出來,讓他明白我們是尊重他的想法的。
如果孩子很想要一個玩具,可以建議他和我們商量一下,如果孩子確實是需要我們的建議,我們也要拒絕。
因為決定的只是事情,而不是孩子的行為。
當我們和孩子形成意見的時候,我們可以討論問題發生的根源,也可以討論出一些解決方案。
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孩子“需求”背后的心理需求,讓孩子學會自己決定。
03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認同孩子的行為,孩子在情緒中也會逐漸學會管理情緒。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在“不滿”的情緒中,請允許他說出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