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厭學哪里好?
厭學對于孩子的來說就像是孩子頭上的一個帶有詛咒的咒語,如果說父母經常會用這種說法來對待孩子,那么孩子會變得敏感而脆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感受到家人對自己的關注與學業上的壓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學習標桿。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就是在浪費時間”“你太不懂事了”“你太讓父母失望了”,“我都這么累了”等等,這種消極的語言不但會讓孩子感到厭煩,還容易產生對抗的情緒,覺得父母越來越可怕。
身為父母,在孩子學習方面,千萬不要說“你只管努力,別的事情不用管”,這種話語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是孩子的敵人。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天天看著孩子,用什么樣的方式和孩子相處?
4、營造歡快的家庭氛圍
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表現得積極樂觀,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總是抱怨、指責孩子,也要學會改變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
要用積極樂觀的方式來面對問題,而不是用消極悲觀的負面消極悲觀來調控。
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生活,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對待家庭,對待他人,對待朋友。
當我們把生活中的問題解決了,孩子也就不會再出現這種消極悲觀、悲觀的心態。
相反,如果我們對待問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那孩子也就學不會有好的心態。
所以,教會孩子有正確的看待自己,不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對于失敗沒有正確的看法,就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
悲觀情緒是可以影響的,但是如何改變這種悲觀情緒呢?
4、幫孩子排解消極情緒
生活中有很多悲觀的孩子,在自己的成長經歷中也會遇到一些困難,當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他們也會感到深深地無力感。
甚至一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會自我否定,懷疑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出現悲觀情緒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給予孩子的是積極的支持。
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告訴孩子我們感同身受,并引導孩子思考“如果我是因為這個挫折和困難而沮喪,我能否去幫助別人呢?”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給孩子時間去消化情緒,并且鼓勵孩子去嘗試新的方法。
此外,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讓孩子拿起自己的鉛筆盒,讓他自己決定是否需要一支鉛筆。
耐心的去詢問,循循循善誘,讓孩子明白,我們的情緒也會隨著眼淚的潮流而消失。
孩子感覺舒服了,也會逐漸的不那么排斥自己發脾氣的行為了。
我們可以這樣說:“因為這件事情,媽媽感覺到很不舒服,現在你的情緒和狀態非常好,是嗎?”
因為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和善的陪伴,而不是一個暴怒的拳頭。
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并共情,而不是直接給他一個評判。
雖然你在給孩子說你不喜歡他發脾氣的行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是什么。
通常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他的內心一定有原因在里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的一個擁抱就成了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給孩子一個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就像是一場及時雨。
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你可以這么說:“媽媽今天不是跟你發火了嗎?媽媽能夠理解你,所以你愿意跟媽媽講講嗎?”
我相信我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會很愿意分享自己的事情,而且也會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們才能夠理解孩子,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2.在傾聽孩子的時候,要做到用描述、提問的方式來溝通。
“寶貝,你上次不是說不愿意跟我們一起玩了,那是因為你昨天說不讓媽媽陪你去游樂園,所以媽媽今天剛才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然后你很難過,對嗎?”
“媽媽知道你也是不想寫作業,媽媽希望能夠像今天跟小朋友一起玩,所以你會特別希望我們一起玩,所以今天可以跟媽媽說你的好朋友有哪些優點,你和他玩了一天,今天在學校表現的如何,你也發現了嗎?”
這樣一問,孩子就能夠比較準確的知道你心里想要什么,如果孩子沒有提出一個確切的答案,父母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你希望媽媽今天這個時候和你一起玩一會,但是如果你能夠做到在玩的過程當中給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作業,媽媽可以相信你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好作業,這樣你會玩得更開心!”
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慢慢的把看到的和媽媽的互動越來越近,內心的壓抑越來越少,孩子的情緒就會慢慢的穩定下來,他也會慢慢的去解決問題。當然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參與進來,孩子自己的事當然要聽,否則不管怎么干預都是徒勞,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的生活中,孩子是帶著父母的影子長大的,父母一定要重視,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面對困難,學會去戰勝困難,同時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那這樣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