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孩子厭學的表現
暑假期間,有厭學的同學開始沉迷于網絡游戲、手機、厭學、叛逆等厭學的表現。而在暑假期間,他們可能表現得比較自我,不愿意面對家長的批評和指責,對學習和生活的興趣明顯下降,部分學生可能出現暴躁、易怒、敏感等心理問題。
“這是‘厭學’嗎?”采訪中,海南實驗中學心理教師李晨卉向記者分析,這種心理狀態若不及時調整,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讓他們陷入“學不進去”的狀態,形成惡性循環。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厭學’的孩子,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能夠真正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主動去學習。其次要讓孩子懂得勞逸結合,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學習也是如此,家長不能把孩子學習的所有時間都排得滿滿的,要讓孩子懂得勞逸結合,學習的時候也要注意適當放松。在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旅游,讓孩子在旅途中進行鍛煉,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最后,要讓孩子多與同學進行交往,通過與同學老師的交流,也可以讓孩子增強自己的人際關系。”王文菁主任說。
延伸閱讀更多
青少年“厭學”情緒有哪些表現?
“我覺得中學生厭學的最主要的表現是上課不注意聽講,課后不完成作業,甚至發展到不想去上學。”王文菁主任說,在這些表現中,有些孩子還有情緒問題,可能是長期被忽視導致的,有些孩子有嚴重的厭學情緒,會被家長“趕出家門”。
這種“假期綜合征”并不是單純的“厭學”
,而是多種因素綜合征的共同作用
引起的。比如,長期睡眠不足、缺少鍛煉、過于肥胖、情緒壓力過大等。
這些因素導致了青少年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會大大降低
,這種“厭學”情緒很容易被家長所忽視。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
主任、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周月月月月主任表示,寒假期間,學業壓力增大,部分青少年出現情緒上的明顯的變化,容易出現焦慮、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等,這些不良情緒的產生都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應對策略
調整孩子的作息,合理地安排飲食,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幫助孩子恢復體力。對于這些不良情緒,父母應該及時疏導,盡量減少刺激孩子的因素,以免讓孩子產生極端的想法和行為,加重病情。
來源:長江健康心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