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孩子的求助信號
12月26日,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學院教研室老師彭蘇文曬出了由成都市武侯區婦聯主抓小學畢業生實行家庭教育指導試點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并要求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和相關專業力量去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彭老師又通過對八年級在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近八成家長有教育過失。
一、“學習成績與家長的責任”是最大的問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不管不問”,導致很多學生產生強烈的自我教育壓力。家長望子成龍,期望值過高,過多,忽視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基礎知識,給學生制定不切合實際的目標,盲目攀比,拔苗助長,造成學生情緒焦慮,甚至引發厭學情緒。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頗
當今社會,絕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相伴,缺少玩伴,父母由于種種原因無暇顧及家庭教育,而導致親子關系緊張,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父母作為未成年人,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正確的方式方法,不懂得如何與子女溝通,教育子女與子女的距離產生了明顯的隔閡。一些學生反映,自己的生活學習與父母有明顯的“代溝”,不喜歡父母過多地嘮叨和管束,否則,他們會產生厭學情緒。
三是父母對孩子學習要求過高,孩子怕考試失敗。有的家長采用“填鴨式”教育,孩子取得好成績,家長就眉開眼笑,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使孩子壓力不斷增大,學習負擔過重,失去了與父母的交流。有的父母平時工作忙,不能陪孩子玩耍,更不能及時地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四是父母忽視了孩子的“求救信號”。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過分要求,在學習上對自己缺乏認可,認為自己只要盡力了,就不會得不到任何希望,而不愿去嘗試,不愿投入新事物,結果一考試就砸鍋就怪父母沒教好。在這個信息時代,其實父母才是決定孩子是否能幸福的關鍵。
面對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該怎么做呢?
第一、保持冷靜,不要暴怒,避免大喊大叫。
要保持冷靜,不然你的大喊大叫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在指責他,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行為。
有時候家長也不冷靜,你大聲吼大叫的聲音會嚇到孩子,嚇到孩子,使他的心率和呼吸加快,同時也會讓孩子的心率加快,同時也會讓孩子內心感到焦慮不安。你越大聲吼叫,孩子越是隱忍,內心會感到恐懼怕和無助。
而且孩子缺乏安全感,內心會缺乏安全感,覺得父母不愛自己,這種心理會影響孩子今后的成長。
第二、多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
不要以大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尤其是孩子犯錯誤時,很多家長會氣沖沖地走過去呵斥孩子,以命令的口吻教育孩子,孩子迫于家長的壓力,只好乖乖地照做,但是這樣的態度只會讓孩子感到畏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陽奉陰違的習慣,做事時總是下意識地投機取巧。
最后家長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和孩子交朋友,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別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
這樣不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且孩子的自我意識還不被父母所重視,這個時候家長的語氣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的語氣對孩子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
三、家長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
1.表達關愛
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溝通,可是孩子就是不愿意和自己說心里話,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交流溝通是需要用語言的,如果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那么孩子根本不愿意和家長交流。如果孩子喜歡和父母聊天,那么就可以多和孩子說說自己最近的心情,也可以表達自己對于孩子的理解,慢慢的孩子就會愿意和父母進行交流。
2.了解孩子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過高,總是想要讓孩子一步一步一步的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而且會給孩子很多的壓力。因為家長的期望水平高,但是孩子真的能夠實現他的目標嗎?家長又能夠給予孩子一些什么樣的教育呢?
1.尊重孩子
我們應該相信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管孩子的對錯,讓孩子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2.平等溝通
每個家長都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被尊重,這樣他們就會把家長當成一個朋友,這種平等的關系會讓孩子更加愿意和家長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
3.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
家長們也應該給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這種成長,會讓孩子更加的成長。
家長們總是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非常的固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固執,但是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孩子,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誤,因為錯誤是孩子成長的標志,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沒有犯過錯誤,那么父母一定會更加的理解孩子,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經驗教訓斥給孩子,甚至希望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彌補自己的過錯。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