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癥該不該休學?
孩子厭學應該不該休學?
摘要:孩子厭學該不該休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文/張婉瑩 6歲男孩,三年級
六年級學生,因為學習跟不上,目前輟學。
休學期間,在家的時候,孩子總說自己頭疼、胃疼,而且特別難受,不能上學,家長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吃了藥,改善了癥狀,孩子情況才有所好轉。家長帶孩子去看過專家,醫生說沒有什么問題。家長問了孩子的老是這么大,這孩子到底是什么情況?
孩子說,就是哭鬧、發脾氣、失眠,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癥狀。
專業人士問診后,確定了孩子的厭學原因。孩子的父母答應讓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在心理醫生的詢問下,孩子才說自己原來想退學,并不是自己一個人玩游戲,甚至還結交網友。
孩子以前跟父母有說有笑的,但是從高一開始就不跟父母溝通,總是悶悶不樂的。這次也不去上學了。孩子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這和孩子所處的家庭情況是分不開的,孩子本身在家里體會不到溫暖,但是在學校卻感受不到溫暖,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么可能會喜歡學習呢?
對孩子的教育,道理比不上道理。
父母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很多時候都是摸索著去摸索著去教育孩子,但是結果往往是不盡如人意的。有些時候孩子就是不想學習,而有些父母又無法忍受,于是就會采取各種手段來逼迫孩子,或者責罵孩子,而孩子本身也的確不愿學習,但是有時候父母的所作所為,會讓孩子厭學,甚至輟學。
二、父母教育,孩子不愿學習
大多數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于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中施加壓力,并且會把這種壓力和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本來是“為了父母而學習”,但是,父母的內心就已經告訴孩子:“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學習,就隨他去吧,孩子到了大學以后,如果父母還在為他的學習而擔憂的話,他還會抱怨嗎?還有比起學習來說,他更愿意做的是取悅父母,用金錢來報答父母嗎?所以,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中,有很多孩子厭學,沉迷于手機、游戲等問題,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高要求造成的。
首先,家長的高期望、高要求,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極其辛苦的事情。我在教育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家長:孩子三四年級時,有些許不同的題,孩子明明已經會做了,但因怕出錯,不敢嘗試,而不敢嘗試。結果孩子一直在重復犯錯誤,導致惡性循環,最終產生厭學情緒。
其次,家長的期望值過高,超出孩子自身能力范圍,讓孩子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在學習上過于嚴苛,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怕失敗,懷疑自己,害怕遇到困難。
最后,父母如果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會讓孩子感到壓力過大,沒有辦法應對考試的挫折感,不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容易形成低自我價值感。
因此,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有合理的期待,不管是平常的還是期末考試的成績,都不要過分看重,以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挫敗感。
3、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忽視孩子的感受
現在的家庭生活,大部分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孩子的學習壓力并不大,所以能不能考上好的高中,完全取決于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如果孩子的學習習慣好,學習能力強,那么孩子的成績就會很不錯。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差,學習能力差,那么就很容易出現了學習的困難,因為學習能力差,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情況,如:聽課不專注、聽課不認真等,那么就會造成學習成績上的下滑。
這種情況,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一旦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到一定程度,那么孩子厭學情緒便會表現出來,對學習厭煩情緒就會加劇。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老師和家長的幫助,而不是去責罵孩子,家長應該要做的是先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學習的差距,然后告訴孩子什么樣的知識學得好,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才是適合孩子的,這樣才能激發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假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沒有起色,那么家長一定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適合孩子,而不是去埋怨孩子,或是去指責孩子不用心學習,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對于孩子的學習習慣,家長可以通過對孩子的幫助和引導讓孩子通過學習和自身對知識的梳理進行反思,這樣就會使得孩子的成績提升得更快,家長也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對孩子的觀察,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那么家長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以下幾種錯誤:
1.過于重視分數的高低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也希望孩子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