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個真實的案例改編,但請不要對號入座。
他是一個上二年級小男孩,他對學習的態度雖然很認真,
但是字寫得連他自己都看不懂,
老師看他的作業,很多時候需要靠猜的。
課文不會讀,經常看著課本發呆。
我就是不告訴你,我不會讀。
過了一會兒,發呆結束后,開始玩他的文具,
首先玩橡皮,把一整塊橡皮割成幾十塊,
然后每次寫錯,拿一塊擦著玩,用得真快,一天消耗一塊橡皮,
這樣用也比較舒服,不用下次再去找橡皮,只需要重新拿一小塊就行了。
之后,玩自動鉛筆,把自動鉛筆芯一根一根的裝進去,
然后一段一段把它按出來弄斷,
最后鉛筆芯玩沒了,作業自然不用做了。
那么他的成績怎么樣呢?
在他父母第一次咨詢我的時候,
他的父母只是告訴我非常不好,具體不好到什么程度,不好說。
一年級的時候還能考及格,到了二年級之后就是上面這個情況了。
最后他們才勉強告訴我他的成績是10-20分。
這個程度,我知道要提升需要的時間很長,很慶幸他才二年級。
上面的情況就是我在與其接觸的情況下發現的,
自然我也能想象到他在課堂上的情形,估計他能聽懂的知識是很少的。
那么要怎么辦呢?
因為他是二年級,成績又這么糟糕,課文認識的字自然也很少。
最初的做法:
1、帶他朗讀課文,一句一句帶讀,重點的詞語都帶他找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
作為教師的我第一次發現原來不會讀課文的孩子他會有那么多字不會,
是的一個字一個字的教,一個拼音一個拼音的教。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
這或許是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子女的過程中會煩躁的原因吧,
當一個字讀了10多遍他還是不會,
這個時候家長會認為是孩子的原因;
而沒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時候會不會不對?
這個過程雖然教的人會煩躁,
但是他卻獲得了很實在的效果,
他會朗讀課文了。
2、教授基本的數學定義,從列式計算開始,而非口算開始。
小青可以算10以內的加減,但是無法算20以內的加減,在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過程中,他一點也不會。
口算完全看自己心里算出是什么就是什么。
計算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在教的過程中,我先教了他的基本計算規則:
用豎式計算加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相加滿(10)要向十位進(1)。
用豎式計算減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不夠減,要向(十)位借1當(10)來減。
背誦這個基本定義,對于他來講好像也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那么要怎么辦呢?
只能通過較多的列式計算題來讓他訓練,
這不是簡單的訓練,必須按照定義做,做錯了,擦掉重新做,
這個過程最初的十道題是最麻煩的,到后面幾十道題目,
他能夠懂得了規則,也按照規則去書寫。
這個過程用了幾天的時間,
就是這樣緩慢的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他一點一點在蛻變。
家長,如果你的孩子有類似的情況,尤其是到了高年級列式計算仍然做錯,那么首先要檢查的是孩子是否有按照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到了乘法列豎式計算的時候有沒有低位對著低位。
解決這些基礎的內容確實很慢,但是一旦跨過了,后面的道路也會好走一點。
小朋友不會很正常,重新教就是了,問題出在是否有能力和有耐心重新教。
他,在后面,我們在會繼續關注他學習的情況,最近的一次考試,他的數學已經考到了30多分,在列式計算和口算方面沒有丟分了,這算是一個好的開始吧!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