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讓孩子不厭學
文|家庭教育指導師蔡朝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兒童心理研究)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在其微博中明確指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近期,多地“悅讀”了這部紀錄片,在感動之余,也讓人看到,一位不想生孩子的父親,在堅持閱讀后,收獲了孩子們的大愛。
主持人蔡朝陽:
這部紀錄片是一部優秀的家庭教育紀錄片,以教育視角,以家庭教育為理論基礎,結合中國傳統,針對家庭教育的現狀與方法,從少年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多個角度去討論探討,提出了如何把握家庭教育的內容,還通過真人秀、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形式分享各種育兒知識,宣傳引導孩子健康向上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教育孩子的困惑。
《陪孩子終身成長》
主創團隊邀請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王老師,圍繞以下三種家庭教育常見現象,為家長們提供育兒指導。
1、溺愛式教育
父母沒有原則地寵愛孩子,特別是孩子有需求的時候,不是給孩子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對孩子的需求給予高度評價。
父母也總是在孩子面前顯示對孩子的絕對的權威,孩子想要證明自己,父母卻讓孩子想要服從,讓孩子對父母說“不”。
2、強迫孩子聽話
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卻要求孩子聽他們的,孩子就會感覺自己的想法被忽視了,非常委屈。
3、“替孩子做決定”
在教育中,父母的行為在孩子的眼中已經不再重要,家長的說教的行為已經影響到孩子,父母的行為已經影響到孩子。
比如在學習中,孩子可能會認為學習已經很辛苦了,但是父母的規定讓孩子覺得壓力太大了,也讓孩子覺得壓力太大。
孩子不聽話就只能用吼叫、打罵的方式來壓制孩子,實際上父母的行為在孩子的心中已經失去了效力,久而久之,就會變得不再喜歡和父母溝通,甚至變得叛逆,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差。
4、“替孩子做決定”
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都會為孩子做出選擇,但是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依然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其實是源自于對父母的不信任,因為孩子所做的事情,都是父母的決定,與父母之間的鴻溝加劇。
孩子不聽話,究竟要怎樣才能讓孩子聽父母的話呢?
1、不要輕易妥協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說什么都是很重要的,并不是讓他們不敢不聽話,而是要讓他們知道,父母是愛他的,是在乎他的,是想要讓他聽話的,那就讓他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要保持冷靜的態度,這樣他們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才能學會溝通的技巧。
2、不要用命令的語氣
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會直接用命令的語氣去要求孩子改正。
然而,孩子卻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并不會考慮父母的想法,只要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就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懼怕父母的威嚴,所以父母要懂得變成一個“說話的”的能手,與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責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對,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嘮叨,不尊重自己,抵觸父母。
3、孩子的自信心被打擊
很多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而自己家的孩子一無是處,孩子在父母眼里變得越來越沒什么好了,變得越來越笨了。
父母也許可以這樣想,我的孩子就是笨,就是馬虎,就是馬虎,就是干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會,啥也不會。
但是他的父母從來沒有罵過孩子笨,他們總是夸獎孩子這個方面做得好,那個方面做得不錯,表揚孩子的努力,對孩子說“這個相信你”。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