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學的醒得早,不上學的醒著早,被父母罵,被老師打,被同學嘲笑,但內心強大,從不厭學,自力更生,最終考上了知名的大學,成為人生贏家。
2.一般的網癮少年不上學?
有一位家長跟我說,他兒子自從沉迷網絡后,就好像變了個人,脾氣暴躁,厭學,不愛吃飯,整個人很懶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最后,他自己也覺得很內疚,主動給孩子轉學。可是轉學以后,孩子就非常“放縱”,連學校都不愿意去了。
他生氣地說:“我沒有朋友,我的爸爸媽媽關心我,他們怎么可能不關心我。”
聽到這話,他感覺到自己被忽視,被遺棄,被遺棄。
他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這是我想要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對父母來說,比孩子的情緒更重要的,是“情感”。
父母的情感忽視,就是“被忽視”的孩子。
他們長大了,跟父母極少溝通,不知道怎么跟父母相處,更不知道如何去愛自己,甚至覺得婚姻生活太窒息。
長大后,也有很多人會通過社交軟件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尋求認同感。
父母的忽視,讓他們找不到存在感。
他們無法找到自己,內心空虛、孤獨,會借助手機去尋找自我。
2
心理咨詢
“你讓我很失望,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女孩說:“手機可以讓我放松,它可以讓我開心,它可以讓我快樂。”
傾聽完她的話,我內心有一種被理解的感覺,這種感覺讓我很滿足。
但是,這種滿足感也并不意味著,我滿足她的時候,她就不需要了。
被動的等待是很多人存在的一種心態,這種心態來源于我們的“我不重要”,或者說是我們在未來想要達到某個目標時的一種緊張感。
正是這種心理,讓很多人在為將來的成功做準備。
從這個角度來看,手機的作用非常的大。
那如何解決這種“手機癮”呢?
在這里給大家提供三種方法。
第一個方法,讓孩子和手機保持距離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個媽媽,他在問道:“孩子,你覺得手機和游戲好玩嗎?”
孩子回答:“不好玩,我覺得游戲比書更好玩。”
第二個方法,讓孩子當老師,把手機給他,他就會安安靜靜的看書。
第三個方法,當我們把手機收走之后,讓他無限制的玩,或者讓他無限制的刷手機。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家長,他兒子小的時候,手機不離身,他也就把手機放到孩子的手里,讓他兒子玩手機,兒子當老師,他兒子當學生。
自從兒子上了中學以后,他就把手機交給兒子自己保管,而且每天必須要把手機交給兒子在放學之后才敢給他兒子。
剛開始兒子玩手機的時候,他還會耐心的跟兒子說:“老師告訴你,手機是你跟媽媽工作之后才買給你的,你要學會管理。”
但是到了初中以后,他發現兒子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每次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來玩。
為此,他甚至還跟孩子說:“如果你能管理好自己,你長大后就不會玩游戲了。”
可是他的話卻成了兒子心中的枷鎖,也成了壓在他身上的大山。
因為他從來沒有讓孩子擁有過自控力,沒有真正地學會自律。
一個假期就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壞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壞習慣的養成卻可以輕而易舉,而且往往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家長往往把孩子的假期當作“浪費”,認為是一場投資,結果卻發現,收獲卻不盡如人意。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教育專家的說法:
“中國的孩子是有潛力的,有一匹馬就是拉馬,有一匹就是普通的馬。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