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孩子學習不厭學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前提,“學習”是孩子獲得知識的工具,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和人生。
“學習”只是學習的一部分,有的孩子會認為“為什么要學習”“為什么要讀書”。只有孩子意識到“為什么學習”才能讓學習變得有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二步:讓孩子有興趣
只要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孩子就會產生學習的渴望,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興趣給他買一些他自己很喜歡的書,例如我的一本書,那我兒子從最開始的興趣是郭敬明,韓寒的小說等,后來是張愛玲的《愛蓮燈花開》等。
第三步: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長引導孩子有目的的進行內驅力,這種內驅力指的是孩子對學習有一定的需求,包括孩子對知識的需求,而這個需求的激發又包括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導,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就是發號施令,當孩子沒有達到要求時,父母就會說“你怎么這么笨!”“你怎么連這個都不會!”等等,讓孩子形成了習得性無助。
事實上,孩子的內驅力是很重要的,當父母用吼叫、懲罰或者威脅等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孩子對學習也會產生反感,從而討厭學習。孩子只有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習才有了熱情,才會更加努力,否則,他不但不能培養出一個真正優秀的孩子,還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父母不能光靠吼罵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不想學習?
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沒有學習動力
真正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往往是父母的陪伴
經常有父母問:“我的孩子學習很努力,成績卻并沒有很大提高,難道我真的不會“培養”他的內驅力嗎?
下面這位媽媽的回答,勝過100個100句“努力”。
1、什么是“努力”?
孩子很努力學習,學習效率高,就是因為孩子學習方法正確。
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者孩子學習成績差而批評指責孩子。
這些方法都沒有效果,因為孩子真正理解了,并且知道是什么原因。
這時候,父母就可以運用好奇式提問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過程是什么樣的,每一種方法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要只盯著成績,而要去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只要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被激發了,即使成績不好也能很好地完成學業,人生的路還很長。
所以,父母要學會示弱,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和他平等地交流。
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孩子也有不懂的地方,父母可以直接問他,他自己也會清楚地明白。
至于父母給他講的其他知識,可以先放一放,等到孩子講完,自己再找時間單獨講。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研究,如果是數理化,父母可以讓他當堂制作;如果是英語單詞,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如果是歷史故事,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歷史書香店,一起追溯上古,探討歷史遺留問題。
做父母的,要學會示弱。
別老預設孩子必須堅強,別老預設孩子是脆弱的。
適當地給孩子“放低位”,給他足夠的空間,讓他自由成長,把孩子的潛力無限的釋放出來,給予他正確的引導,這個過程也許是漫長的,需要孩子慢慢去探索和發現。
我相信,每一個父母,即使是鋼鐵俠也有自己平凡的一面,也有自己平凡的一面。
比如,把自己關在陽臺上,和上司吵架,這可能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負能量,可能在我們眼里,沒有什么。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告訴孩子:
“沒關系,你不一定會出事,你也可以的,你也可以的,只是有時候不一定會。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