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要去看心理醫生嗎?
小玲現在是一名初二學生,這段時間以來成績下滑明顯,本身還沒有想過要去看心理醫生。
最近她好像突然有了厭學情緒,跟我說,不想上學了,想去看心理醫生,后來確診為“抑郁癥”。她現在還想去看心理醫生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想到學習就感覺很痛苦,因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不懂,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而且越是學習不好的孩子越想逃避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她還說,以前上學的時候很快樂,很開心,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后來就慢慢開始恐懼學習,逐漸出現失眠、恐懼考試、恐懼參加各種補習班,現在覺得生活沒什么意思,每天精神都很低落。
我朋友聽了以后非常后悔,早就開始擔心了,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最近兩年來,為孩子的情緒問題在焦慮不安,甚至失去理智,所以感覺到無助、無力、恐懼、無力,沒有力量,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特別焦慮。
因為很多時候,這種情緒會影響到孩子,孩子跟父母的關系也會變得很僵。
01
問題根源在原生家庭
通過沙盤游戲,我們看到,孩子的問題,都是在原生家庭里,通過自己的理解,通過自己的行為,用自己的感受,或者用語言表達。
我們希望孩子,無論是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完整,還是從學習成績、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多方面,都能夠達到一個相對獨立健全的發展水平。
所以,當孩子的行為和性格表現,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時,我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把角色扮演的過程,通過繪本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和重視父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并且在心里做一個復盤。
比如,孩子的畫畫“畫得真好”,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這個畫畫不僅僅是孩子畫的,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一些生活中的,怎么樣,我們來還原一下,這樣的畫面能讓孩子想到的更多。
再比如,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那么喜歡畫呢?有沒有發現過他自己的興趣所在?他有沒有覺得繪畫是自己的“小老師”,是在激發他的自信呢?其實是可以借助繪本里的小知識,來激發他的想象力的。
總結
當孩子在說自己的畫的時候,父母不要覺得,這有什么好說的,這是大人們的問題,對孩子來說,他首先應該感到高興。
所以,當我們能夠看到孩子的這種不正常的語言表達方式,我們就可以進一步了解,這其實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是在嘗試著表達自己的一種態度。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