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老師說孩子厭學,因為上學整天玩游戲,父母很著急,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希望老師能幫幫他們。
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把孩子的問題羅列出來,再結合自己的經驗,找出適合孩子的,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問題找到后,我按照老師說的,直接跟兒子溝通,要求他每天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并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沒想到兒子非常高興,因為老師說他按時完成了,并且還表揚了他這學期表現不錯。
但是,第二周,他還是原來的樣子,按照老師說的,按時完成作業,并且還能學得很好,老師說他上課不在狀態,還經常走神。
我開始使用了341肯定法,告訴他:
“兒子,你以前是不聽老師的話的,現在,我向老師了解了解了,原來老師是把自己當成了朋友,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也能體會到你的壓力和無助,我很想幫助你,如果以后你能做到,我相信你會很好的,兒子你現在還可以更好的面對老師和同學嗎?”
“兒子,現在你的情緒有些低落,你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嗎?”
“愿意,我繼續問你,如果你能把心里話說出來,我會很高興的。”
兒子仿佛得到了鼓勵,用力點點頭,笑著說:““好的,媽媽。”
“如果,我害怕你受到傷害,那你能告訴我發生了什么嗎?”我說。
“不知道,我怎么才能把你的心里話說出來?”
“媽媽,我是怕老師說我。”
兒子的聲音含混不清,我說:“好的,那媽媽可以問你幾個問題。”
“好的,那我下次再說一遍。”
兒子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媽媽,我想了一下,我確實怕老師說我。”
“是嗎?那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我還有個想法就是想問你。”
“你是不是每次讓我幫你寫作業,我就很煩,煩到不想說話。”
“哦,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可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有時候也會有點生氣,你說讓我想想,你說說這樣的話,我能不能幫你想想?”
兒子反駁說:“我知道你說我不想讓我去上學,但是我現在也想休息。你覺得這樣好嗎?”
“好,我能答應你。”
最后我向他保證,一定會按時歸還手機,并且以后還會一如既往地等著他。
不僅給他寫了一封信,還把他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都反饋給他,真的很感動。
這樣,能夠讓他感受到被尊重,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重視,這讓他感受到平等,感覺到來自父母的愛,而不是一種壓迫感。
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那么他在學校里就會感覺到被孤立。
為什么有的孩子在學校里感受不到被同學當作朋友呢?
因為,父母和老師都很忙,他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假期才能感受到平等的愛。
而有的孩子,就把和父母關系,當成了和同學們關系,和同伴關系,當成了和老師的關系。
因為在和老師關系的過程當中,他體驗到了被尊重,被接納,甚至被認可,自己在同學中,是被關注的,是被認可的,自己是被關愛的。
于是,他的內心當然也就放開了,和老師的關系也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不再是和父母關系的處理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從內心當中體驗到了在家庭中被關愛的感覺,價值感、成就感和被尊重的感覺,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講,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父母要學會“騙”。
有些父母用“哄”孩子的方式,的確能夠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但這并不是教育的正確方式。
事實上,一個長期用“騙”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面對自己做錯事的時候,他往往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
所以,父母要學會“騙”。
當父母有一次欺騙孩子的行為之后,孩子會不斷地試探父母的底線,直到形成習慣。
因為這種習慣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在他們形成習慣之前,父母要早早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意識,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當孩子養成習慣后,再去嘗試著約束孩子的行為,千萬不要操之過急,一旦孩子養成習慣,想要改正將會很難。
所以,父母要明白自己的錯誤行為,不要隨便去“躺平”。
2、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有很多父母存在于誤區。
比如說,父母覺得孩子年紀還小,完全不懂什么是規則。但是當孩子長大了之后,父母再想要去制定規則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可能會遭到孩子的反抗。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