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講座心得體會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厭學的心理都是因為家長在背后對孩子的“推波助瀾”。
王金現老師在《青年說》一文中指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在幼年階段,當他出現心理、身體等方面發育狀況的時候,家長會認為孩子是故意和自己作對,也是缺乏理解的表現。”
其實,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而是在于家長。
為什么孩子會有那么多心理上的變化?在和家長的一次談話中,看到了一些小問題:
我: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這種厭學的?
我:既然你對孩子的管教很嚴格,那么你要不要跟我說說你的期望呢?
孩子:嗯。
我:你的期望是什么呢?
孩子:我希望我有一個好的成績,好的家庭,好的學習,好的生活,好的未來,但是你覺得我怎么說,我的理由就是你不理解我,所以你才會這樣的。
我:你看到了嗎?
孩子:是的,只要我的成績下降,爸爸媽媽就會覺得我很差勁。
我:那你覺得自己哪里進步了?
孩子:為什么爸爸媽媽們都覺得我不好呢?
我:是因為我覺得我不夠好,所以我才會這樣的。
孩子:嗯,是的,爸爸媽媽。
我:是因為你說的這個成績下降,爸爸媽媽很失望。
孩子:是的,所以我也不想這樣。
爸爸:那你覺得呢?
孩子:嗯。
爸爸:然后呢?
孩子:是的,最后爸爸媽媽還是一樣的好不好,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現在就不想上學了。
我:你覺得不上學對你未來有沒有影響?
孩子:對。
爸爸:那你覺得對嗎?
孩子:有影響啊。
我:對的,你自己決定,我們支持你。
我:對的,你覺得呢?
孩子:有影響,我覺得我們支持你。
我:你覺得爸爸支持你嗎?
孩子:有影響。
我:很支持。
孩子:有影響,我覺得就有影響,但是我們是你的爸爸,爸爸是權威,會跟你說很多,甚至會支持你。
所以,我們需要父母對孩子的界限,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的界限可以“認識”,會明確自己的行為和需求。
孩子:嗯嗯,這樣的事我不要……………
媽媽:你有這樣的感覺嗎?你覺得這樣的話,能對你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孩子:能。
我:能。
孩子:我也不知道啊。
媽媽:好像不是這樣的。
孩子:我們三個人都各自分了自己的界限。
媽媽:…………………………………………………………………………………………………………………………………………………………………………………………………………………………………………………………………………………………………………………………………………………………啊…………………………………………
娃,你記得……
你抱抱我,我抱抱你,再……
你在我做媽媽,我在你身邊,我陪你長大……
媽媽,我想您以后再也不要再陪我睡覺了,
我不想你再發脾氣了。
我想你抱著我。
嗚………………………………………………………………………………………………………………………………………………………………………………………………………………………………………………………………………………………………………………………………………………………………………………………………………………………………………………………………………………………………………………………………………………………………………………………………………………………………………………………………………………………………-……………–然………—”
以上全是無責任性家長簽字,然后還有幾處不知道的家長簽字,家長回家很憤怒,說這件事家長完全不知道我要怎么辦!就以上的幾個,不就是想一想,就不痛不癢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