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應該如何與他溝通
“我現在非常苦惱,但是孩子卻一點也不領情,說多了他還嫌煩。”在北京市朝陽區金港區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小云的家庭中,每次上完文化課之后,她都要和媽媽對著大屏手機說幾句話,有時候媽媽在忙,不給她發視頻,她就會發脾氣,有時一整天都不說話。
“有一次我在單位值日,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個年輕人打來電話,對方只要給了一個電話就掛斷了。”楊女士說,電話那頭的人直接就來指責小云,“你怎么那么沒出息,你就不能干點別的?還能干點別的嗎?”說著,這位年輕人就把自己的手機給摔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楊女士多次勸說無果,最后無奈的鄰居只得報警。民警發現后,撥打了報警電話,這位年輕女子表示,她平時除了工作,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在打手機游戲,孩子也與家人也是同樣的態度。楊女士說,她在丈夫與孩子、妻子、丈夫和孩子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當天晚上7點多,孩子在睡覺,楊女士打開手機一看,發現兒子還在玩“王者榮耀”“吃雞”的游戲。
楊女士斷網后,孩子便玩游戲的時間一下子被嚴重縮短了,好像丟掉了斗志昂揚的學習成績一樣。當時民警將楊女士叫過來,說她可能存在過度使用游戲導致孩子荒廢學業,并稱其購買游戲裝備后,言語中稱不知情。
楊女士以為孩子在游戲中消費,隨后將孩子的手機沒收,并要求孩子到指定的銀行取證,但銀行卡未扣款。“游戲公司不知道充值多少錢,也不知道具體多少錢,但在確認孩子至少待會在30分鐘內,可以正常使用手機,且在孩子提出要求后會內購買手機。”
楊女士以為,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為孩子平時經常玩游戲,她并沒有在意。“孩子只是偶爾用手機玩游戲,我總以為他沒什么大問題,只是沒想太沉迷。”
楊女士說,她記得兒子曾在網課上玩游戲時,被提醒說了一句“你能不能別玩了,一整天都在玩游戲,你太讓我失望了!”之后,兒子就離家出走了。
網上有很多類似的情形,孩子離家出走,家長后悔不已,但也只能去找有關部門或警察,結果卻沒有發現。
這個男孩主要原因,就是對網絡游戲感到好奇,想要去嘗試一下。但是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擔心他被其他同學孤立,所以就離家出走。
家長以為孩子不想讀書,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情緒。他明明知道在家里,他的學習壓力還是很大,平時父母都不怎么管,只要他考上大學,父母就會滿足他的要求。
孩子可能會為了得到物質獎勵,把學習變得很簡單,以此來贏得父母的獎勵,目的達到了。
但是他知道父母不希望他學習,所以就只能通過說謊的方式來獲得父母的獎勵。
因為父母不會給他施加壓力,所以孩子就開始肆無忌憚,用說謊的方式來贏得父母的注意。
3
獎勵的背后,有些附加條件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說謊是為了得到父母的獎勵。
一個有愛的孩子,如果在幼年時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予了足夠的愛和關注,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信任感,從而去解讀父母對自己的愛。
但是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是無理取鬧,所以把孩子的謊言當成了自己發泄情緒的工具,而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比如有的父母覺得孩子經常說謊,就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甚至還會打罵孩子,但是孩子卻不哭不鬧,這種做法其實是最不負責任的。
孩子被打罵了,他可能會覺得爸爸媽媽媽不愛他了,就會產生這樣的認知,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喜歡自己,所以才會說謊。
其實是孩子真的不聽話,所以才會選擇用說謊來保護自己,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從他們的角度來分析孩子為什么要說謊。
比如說謊,其實就是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想要獲得父母的關心和愛,但是為了讓父母更加開心,我們就會撒謊,在父母看來這是一個非常不聽話的行為,但是孩子對此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孩子會選擇說謊,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目的。
3."撒謊"還是需要管教的
這個問題雖然父母要管,但是需要一個管教的過程,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嚴肅的告訴孩子""做錯事就要勇于承擔后果",這對于孩子的影響會更加深遠,并且也會讓孩子理解和尊敬自己的父母。
但是不能縱容孩子的“撒謊”行為,畢竟一個小小的謊言就可以讓孩子變得撒謊成性,但是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的約束和打罵,會讓孩子更加逃避到撒謊的世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覺得這種教育會讓孩子以后成為一個誠實可靠、靠譜系的人的原因。
很多孩子都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他們的謊言并沒有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謊言和編編故事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虛榮心。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