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厭學的孩子怎么辦
一位媽媽的心情和神情非常的糾結。他的兒子今年15歲了,成績一直處于中等。有一年中考就不太理想,但是孩子的性格一直非常活潑,在學校里面,也總是能夠和同學打成一片的。
孩子為什么會有厭學情緒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家庭教育問題
我曾經幫助過一個初中生,這個學生的爸爸媽媽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這個孩子一直是我看到的最優秀的一個孩子,甚至在初三的時候,我看到了他的爸爸媽媽做了很大的改變,爸爸媽媽的改變都看在眼里,而且是他們改變了孩子的同時,也是他們改變了家庭的現狀。
這個孩子是我見過最好的一個孩子,也是我身邊認識的一個孩子,為什么?他說他想好好學習,但是因為家里的原因,沒有那么好的環境,一直以來成績都還不錯,但是中考的時候發揮失利,進了我們縣城一所重點高中,孩子的班級管理是需要他們的一個人負責的,而他能做的就是繼續上學。
在他父母眼中,孩子的成績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成績好壞也是和他們無關的,我們省心省錢,還把他培養得那么好,有什么問題嗎?
并不是,在我的印象中,他父母基本上不管我的學習,就算是孩子考上大學了,也是在說他自己當年考上什么大學,為什么考上大學的。但是,我的父親卻說:“你考上了大學,就應該享受當下的一切,我的生活不能太辛苦,你現在不上學,你以后就要辛苦的工作。”
就像前兩天的新聞,一個高中女生被查出來疑似罹患抑郁癥,父母竟然完全不相信,還口口聲聲表示:“我想替她完成了我的愿望,我真得好好活著”。
幸好,這個姑娘的父母及時醒悟了,果斷放棄。當了父母后,才發現原來這個孩子的父母確實不合格,才會對孩子做出如此極端的事情。
這不是危言聳聽,據研究表明,在眾多的大學生中,有80%的孩子被父母打過、打過,且在打完后往往還伴隨著強烈的不服氣、頂嘴、孤僻等不良情緒。
美國人簡直越來越看不懂事了,美國人也越來越多的開始成為了所謂的“問題兒童”。
孩子為什么會叛逆?
是叛逆的前期!
“叛逆”,其實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叛逆”。孩子之所以有叛逆行為,是因為他的自我意識在逐漸覺醒,身份認同出現了變化,人格特征與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出現了沖突。
很多父母無法理解,覺得孩子固執、叛逆,正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我意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會為此感到煩惱、焦慮、混亂,甚至感到恐懼怕。
比如,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但自己卻拿起手機刷朋友圈、打游戲、刷抖音、看小說,卻要求孩子認真讀書。
這種忽視孩子獨立性的做法,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叛逆。
孩子出現叛逆的原因,主要有2個方面:
1、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對父母的行為、情緒、習慣等產生強烈的模仿。
在父母的身上,總是看到父母的一舉一動,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父母的許多優良品質。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遠離手機,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
2、 父母放下手機,陪孩子到室外運動
父母的行為和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要想讓孩子遠離手機,就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
有的父母為了省事,常常讓孩子一個人玩耍。可是孩子總是喜歡一個人在家里,父母就會主動把手機遞給孩子,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在一旁玩。
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非常不正確的。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玩耍,在玩耍的過程中增進親子感情。
這樣一來,當孩子出現玩手機的情況,父母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卻是日積月累,很可能要到孩子因為手機而引起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甚至因為長期熬夜所導致的身體受損。
3、對孩子的用眼過度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專心復習,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對孩子進行各種催促,讓孩子感到煩躁不安。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復習功課,自然而然地會出現眼疲勞,因為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出現用眼過度的情況。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孩子用眼過度的時候,要特別提醒孩子,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要時不時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聊聊天、做游戲等等,盡量不要去制止孩子對眼睛的發育。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讓孩子明白應該怎么正確的去使用電子產品,可以告訴孩子,每天可以玩多長時間的游戲,每次只能玩多長時間。讓孩子明白玩手機的危害性,這樣孩子就不會整天抱著手機不離手了。
3、孩子多參加戶外運動
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沉迷于手機,就是因為他們覺得生活中除了手機就沒有別的事情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