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戲 手抄報要嚴格落實
□ 本報記者 韓迎全 通訊員 許婧
日前,教育部對《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進行了調查,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游戲使用和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最近幾年,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就防沉迷系統做了一次專項工作,明確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作為國內第一個通過實名認證、人臉識別等方式要求用戶在夜間游戲每次登錄都需要人臉識別。9點30分鐘內通過的防沉迷系統,基本上都是以強制的手段,限制未成年人玩家游戲時間。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下網絡游戲的使用場景日益嚴重,網絡游戲公司越來越像個大老板,擁有正規的游戲賬號,但對于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統,很少有企業愿意承擔起社會責任,這也是許多家長的擔憂。
青少年模式,“限制”也更加有效
在如今,未成年人想要繞過防沉迷系統,也是很困難的。很多游戲企業都建立了家長守護模式,家長可以通過后臺監測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充值消費狀況、充值消費金額限制等功能。
然而,雖然一些游戲廠商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采取了不少防沉迷措施,但事實上仍存在著大量的技術措施并不能保證青少年不會沉迷于游戲,因為“遠離”的監管機制會讓未成年人沉迷于此。
需要依靠法律法規的約束
游戲行業將強制要求游戲公司按照規則執行,可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果。河南的小趙媽媽說,“我兒子沉迷于游戲,強制要求他不玩,他還發脾氣。”
這件事被朋友圈內轉發到網絡上,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網友們紛紛感嘆:
“這種方法讓我兒子很快就明白了,游戲不是他的全部。”
“如果每次孩子在規定的時間里先做完作業,或者在規定的時間里先把所有的事情完成,那這件事情就不至于這么難了。”
“他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很積極的,也愿意去做這件事情。”
可見,父母對孩子沉迷游戲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家長在對待孩子玩游戲這件事情上,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不要“一刀切”。
游戲并不是洪水猛獸,游戲也并不是十惡不赦,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游戲,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什么喜歡玩游戲,以游戲的方式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喜歡玩游戲,家長就可以跟孩子溝通,告訴孩子游戲的好處和壞處,但是不要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游戲。
《少年說》中曾有一位男孩喜歡打游戲,他的媽媽就希望他可以每天練幾個小時的游戲,他的愛好是“吃雞”。
為了玩得更厲害,他每次都能玩上一兩個小時,但是,由于他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導致第二天上課沒精神,聽課效率低下,漸漸地學習成績也跟不上,慢慢地就越來越討厭學習。
這位媽媽知道后,詢問孩子是不是喜歡打游戲,“以前打游戲的時候,我是覺得打游戲很快樂,但是,每次一打游戲就是整個下午都不想學習,覺得這樣下去成績肯定沒希望,后來慢慢就沒有再打游戲了,但是,每次一到考試,就想逃避學習。我和他媽媽都很擔心,我們往往想盡辦法想讓孩子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但是這都不可能實現,因為我們的目標太高了,孩子無法達到,慢慢地對學習失去興趣,變得不愛學習。”
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不討厭學習,既不討厭學習,又能主動學習呢?
其實,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因為討厭學習本身,而是來自于在學校中的人際關系矛盾,或者說,他們曾受到過老師的不公平對待遇。
簡單總結,在每個孩子厭學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
首先,與孩子進行良性溝通
跟孩子好好聊天,聆聽他們的心聲,對孩子表達出真誠的關心,并詢問孩子是否愿意去上學、愿意和同學玩、愿意學習什么內容等等。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