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一厭學怎么辦休學?
高中生常見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心理咨詢師認為,在小學生階段,大部分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并且學習方法不適合去思考,去靈活處理。到了高中,問題就比較突出了。高中學習,適應的不僅僅是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心態。
小A是我遇到的一個學生,在學校是一個成績比較好的女孩子,老師很喜歡她,同學們也很喜歡她,但是她在高二時慢慢出現了心理問題,經常請假,學習成績下降,逐漸不去上課,家長找到她,希望能讓她去做咨詢,但是她拒絕了家長的要求。家長特別擔心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到了高二下學期,不愿意去學校,逃課,上課睡覺,不做作業,成績一落千丈。家長很著急,和孩子談話,跟孩子談心,和孩子談心,但是,一說到孩子,就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困惑的是,孩子不愿意聽我們的話,自己說的話根本就不聽,甚至逃避和我們溝通,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期,也是孩子的心理障礙,他們會有各種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會導致他們的行為偏差,包括:癡迷網絡游戲、與父母對抗、離家出走、與老師頂撞、與父母對抗、沉迷于網絡、與父母老師頂撞、與父母發生沖突、離家出走、與父母對抗。
前者容易導致孩子行為偏激,后者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卑、仇恨、冷漠、焦慮、冷漠、自閉、人格障礙、攻擊行為、網絡成癮等問題。
今年7月份,一個家長在微信群里求助,說自己的兒子16歲,不能控制自己玩手機,甚至與自己發生沖突,還想退學。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兒子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坐在班級最后一排,上課玩手機被沒收了。沒收了手機,過兩天就又裝回去了。
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內發生了什么,他們想盡辦法想讓孩子聽話,都不能讓孩子玩手機。
尤其是有些孩子甚至以死相逼,以死相逼。
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孩子不聽話,打罵解決不了問題。
孩子沉迷手機,沉迷網絡游戲,是我們的問題。
最根本原因是我們的孩子太無聊,游戲、手機、平板電腦、游戲、游戲等給孩子們提供了個快樂的世界,他們可以在這里交友,看電視、聽故事,但在這里他們享受游戲、看電影、逛街等樂趣。
游戲不只是游戲,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有的人是游戲,有的人是學習。
為什么要讓孩子玩游戲?
是因為游戲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快樂,感覺到生活的樂趣。
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感覺到,學習和游戲一樣,很有趣,孩子喜歡,同時,學習對于他來說也是快樂。
但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為學霸,特別是那些真正有天賦的孩子,很多時候,天賦異稟的孩子,反而成為學渣。
而那些天賦異稟的孩子,從小在被允許的環境中長大,反而越走越遠。
舉個例子,說小薇的父母從她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嚴格要求她,上小學的時候,父母給小薇制訂了很多規矩,什么時間該做什么,規定什么時候必須睡覺,無論是學習還是玩游戲。
在這樣的家庭里,小薇完全沒有自我,學習很好,工作也很出色。
因為不允許她玩耍,所以小薇從小就變得特別的沉默寡言,別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帶,小薇也渴望擁有屬于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她的童年就開始了自己的童年,從零食開始,到玩具輾轉于哪里,再到現在的游戲。
因為愛好,小薇和父母就像“好朋友”,要過父母的安排好生活,有時候小薇還會撒嬌,表達自己的不滿。
因為沉迷游戲,小薇變得不喜歡說話,在父母的監督下,小薇每天都在學習,但成績并沒有明顯的提升,小薇也越來越沉迷于網絡。
其實,這是因為父母對游戲的態度不正確,自己在家里沒有任何娛樂活動,甚至有時候工作反而變得很無聊,沒有事情做,于是自己只能將網絡這個世界帶入到虛擬世界中。
但是小薇的父母卻沒有采取措施去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反而采用了一種最極端的做法,那就是“強制性的手法”,要求孩子切斷網絡游戲,切斷一切與網絡游戲相關的事物。
這種做法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如果父母一味地禁止孩子上網,只會讓孩子對網絡更加好奇。
與其這樣,父母倒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上網,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增進親子關系,孩子對網絡游戲的興趣也會逐漸被削減掉。
2、父母要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對于孩子玩網絡游戲這件事,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讓孩子懂得其可接受的范圍,并且制定出規則后要嚴格執行。
比如父母與孩子一起制定的規則是先學習后玩,約定的內容主要是游戲時間,不能超過規定時間,如果孩子超過了這個時間就不能再玩,因為這樣會給孩子留下更多的時間概念,使其對游戲充滿好奇心,進而容易上癮。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