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邦帶了一百多人來見項羽,當時劉邦就說: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
注意劉邦的口氣,他稱自己為臣。這一個稱呼讓項羽很受用。劉邦就問到底是哪個家伙在背后說我們的壞話,項羽脫口而出:曹無傷。
從此曹無傷就名載史冊。
記得某個說三國的學者說這是項羽的幼稚,別人告訴你消息,你怎么可以隨手將他出賣呢?
真是這樣嗎?聽知常容分析完再下結論。
曹無傷的情報
曹無傷到底是劉邦的人,還是半途加入劉邦,或者就是項羽安插在劉邦里的奸細等等,這些我們都不討論,我們先來討論曹無傷提供的情報價值。
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
這條消息價值大嗎?應該不太大,因為他提供的這些消息,隨便一個稍加訓練的人都可以得出這個結論,這個結論項羽已經得出來了。
當時有人勸劉邦在關中稱王,理由就是秦地富有十倍天下,易守難攻,但是聽說項羽準備讓章邯在關中為王,怎么辦?當時說客給劉邦的主意是:
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史記·十二本紀·高祖本紀》
結果還真是這種情況,項羽想進入關中,但是函谷關被劉邦的兵守著。項羽怎么做?
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
項羽是打進來的,劉邦有什么想法,還需要曹無傷說嗎?這也太低估項羽的智商。
那曹無傷的情報的價值在哪里?
古人十分講究師出有名,曹無傷這條沒有大價值的情報的唯一價值就是項羽攻打劉邦時可以作為一條出師伐劉的罪名。意思就是你看看你劉邦內部的人說你有野心,所以我攻打你。
但如果項羽不打算攻打他呢?那這條情報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劉邦的動作
項羽后來為什么那么順利入關,那是劉邦聽了張良的意見。張良當時問他這是怎么回事?
沛公曰:“鯫生教我距關無內諸侯,秦地可盡王,故聽之。——《史記.三十世家·留侯世家》
張良說你打得過項羽嗎?劉邦當時很長時間沒有回答,最終終于憋出八個字:固不能也。今為柰何。
正在這個時候項伯送上門來。劉邦馬上跟他結成姻親,希望項伯回去跟項羽說,不是為盜,而是防止其他人來。我只是你們項羽家的管家,幫你守著關口,不讓別人進來。
令項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項羽,所以距關者,備他盜也——《史記.三十世家·留侯世家》
項伯回去馬上跟項羽說,項伯為什么跑去見張良讓張良快跑,項氏一家重義,義是項氏一族立身之本。比如項羽最后自殺也要成全自己熟知的人。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
他連自殺都要選擇成就自己的故人。當項伯回去告訴項羽,你這樣做是不義。這個不義二字就將項羽推到了道德死角,也為項羽賣掉曹無傷埋下伏筆。因為曹無傷出賣劉邦自然不義。
項羽的前夜考量
在項伯沒有與劉邦溝通之前,項羽的表現是這樣的。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
動員令已經下了,換句話就要開戰了。就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候,項伯帶回來消息。難道就憑項伯這么一點消息,項羽就不戰了?
此時的項羽已經有二手準備,那就是和與戰,關鍵看劉邦的表現。
為什么這么說,項羽軍隊四十萬,當時楚懷王熊心并不是十分支持項羽,他的后勤補給是很成問題的。
項羽是很恨秦人,所到之處屠城是最經常干的事情,但他為什么接受章邯的投降,一個重要原因,糧少。后來坑殺秦二十萬降卒的重要原因也是糧少。
如果和劉邦開戰,能速勝最佳,但是一旦無法速勝進入持久戰,糧食跟不上,那對自己是很不利的。和秦軍都可以做到不開戰,那如果和劉邦做到不開戰,他當然也愿意。
劉邦的身份是友軍,此時項羽進攻劉邦這一支友軍,那就是徹底與楚懷王熊心翻臉了,而且進攻友軍對項羽來說失掉的東西太多,影響太壞。
先入關者為王這是天下人皆知的約定。項羽真攻擊劉邦就會背上不義、不仁之罪名。
但軍中主戰為主,現在項伯主和,這也是一次機會,他自然先留著,看劉邦的下一步行動再決定戰還是和。
項羽的當天考量
當劉邦帶著一百多人來見項羽的時候,項羽就徹底下決心與劉邦談和了。曹出傷的出賣就很自然了,等一下我們再來談出賣曹無傷的價值。
范增不知道項伯與項羽的密謀,所以范增自然主張還是要殺掉劉邦。
但項羽卻處處維護。
范增先是示意項羽,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但項羽沒有絲毫反應。接著范增出第二招讓項莊進來刺殺。張良就把樊噲叫進來,按道理樊噲闖營是按軍法從事,但是項羽卻對樊噲大贊。當樊噲責問他的時候。
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
項羽只是沉默,無視樊噲的譏諷。包括后來劉邦借如廁跑得這么順利,如果沒有項羽放水,哪有這么順利。
和就是項羽當天的考量。
出賣曹無傷的價值
項羽與劉邦曾經一起合作作戰,可以稱得上戰友。項羽很清楚劉邦是楚懷王熊心拉攏的對象。此時秦國已經滅了。第二場戰爭已經開啟,那就是他與楚懷王熊心之戰,熊心雖然沒有軍權,但他楚王的名號就是最好的武器。作為楚王的手下項羽自然很不舒服,項羽也想當王。楚國怎么可能有兩個王。
劉邦的低姿態讓項羽看到拉攏他的機會,出賣曹無傷,在鴻門宴中暗中放水這一切都是向劉邦示好,劉邦也不是個笨蛋,在項羽如此壓力之下,自然也能收到他這份善意。
可以看到楚懷王熊心苦心扶植的劉邦,包括封他碭郡長,武安侯,后來派他搶先進入關中等等,但作為交換的條件在后期項羽處置楚王懷時,劉邦一直沒有任何動作,直到楚懷王死后,劉邦才扯起大旗。
項羽先把楚懷王升為義帝,然后自己稱王,再弄死楚懷王。這一場作戰項羽完勝,這也是出賣曹無傷的價值。
當然最實惠的價值就是咸陽的一切都歸了項羽,劉邦無所得,記載天下戶籍等重要資料已經被蕭何撈走了。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
結語:
當然項羽出賣曹無傷還有一個個人的原因,那就是項羽看不起這種靠出賣往上爬的人。曹無傷至死也沒有想到,他本來想將劉邦當作貨物賣給項羽,希望能賣個好價錢,卻沒想到買主項羽卻將他當作貨物賣給了劉邦,賣的價格更高。
這真應了一句古話:害人之心不可有。
最重要的是曹無傷對項羽的價值不高,對項羽無用也是項羽下決心出賣的重要因素。因為當劉邦示和,他就無價值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