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績名列前茅,但面對現實,考試就像競賽,它必然會將學生分出三六九等,有人能排第一,就有人排倒數第一,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然而,面對孩子考試失利問題,部分家長表示不能接受,“別人能考好,你為什么不能?”為了讓孩子長記性,她們往往會采取一些過激手段,殊不知卻已經傷害到了孩子。
孩子考試沒進前十,母親責罰其不吃飯致昏迷,別讓“分數”毀了孩子
“媽媽,我餓……”小學四年級的蓉蓉捂著肚子,表情很痛苦,隱約可以聽見“咕嚕?!钡穆曇?。
“餓什么餓,讓你學習不肯學,吃起來倒是厲害呢,作業寫不完就不準吃完飯,我也不吃!”媽媽怒斥傳來,嚇得蓉蓉一哆嗦,無奈之下,只能默默低頭繼續寫。
爸爸有點看不下去,試圖勸愛人,表示孩子在饑餓狀態下,寫作業的效率肯定不高,還不如吃完再寫。
“一次考得比一次差,這回前十都沒進,就是你慣的,死一邊去,別來煩我?!?/strong>見妻子開始發飆,爸爸趕忙逃走。
半小時之后,爸爸突然聽到一聲尖叫,連忙跑過去,發現女兒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妻子在一旁哭哭啼啼地,一直在搖女兒。
經過醫生診斷,問題不大,只是孩子長時間不僅是,血液中血糖含量較低,加上突然站起來,腦部短時間缺血,這才導致昏迷。掛點葡萄糖就好了,不過要注意,以后要按時吃飯,這摔倒的時候萬一磕碰到哪里,問題就沒這么簡單了。
在丈夫怒視之下,蓉蓉的媽媽低著頭,一句話不敢說。
對于這樣的現象,大家表示很常見:逼迫學習在侵蝕孩子的“健康”
@一號網友:這是歷史遺留問題,過去人們為了好成績,自己頭懸梁,錐刺股,現在只不過變成了父母逼著孩子如此,目的是一樣的。
@二號網友:家長就知道要分數,將孩子都快壓死了,我這一家很出名的縣中,走道全部鐵絲窗封死,就怕發生意外,之前出過很多事情。
@三號網友:不學習肯定不對,但是“分數為王”肯定也不行,用孩子的健康換取分數,在我看來,無疑是飲鴆止渴,成績再好,身體要是垮了,排第一又如何?毫無意義。
想要孩子考高分,家長可以從下面這些方面入手
1、孩子考砸時,用體諒代替懲罰
“做錯了就得挨罰”,這個道理本身是沒錯的,但是它也有自己的適用場合,學習是一個腦力活動,它并不是花死力氣就能做好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以及無休止的練習,再加上一點點的天賦,這種情況下,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考砸的時候,父母如果表現得很憤怒,用各種手段懲罰孩子,往往會激起他們對于學習的抵觸情緒,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就可以理所當然,要明白,孩子并不會認可父母的出發點,在他們的思維里,想法很簡單:不高興,所以不學習。
與之相反,倘若父母體諒孩子,給予一定的鼓勵,他們反而會不好意思,為了回報父母,會非常努力去學習。
2、別用大道理“忽悠”孩子,物質獎勵不可少
“你是為我學的?。俊?/strong>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孩子學習是為了自己學的,這一點他們自己也能想明白,但是想得通不代表能接受,心理學家說過,人只有在遭受苦難的時候,才能后悔自己過去的懶散,這是人性。
那些試圖用大道理喚醒孩子的家長,最后大多都失敗了,并不難理解,就好比成年人只要努力工作、多考證,未來就能賺更多錢,可人們卻總是不去做一樣,對于長久的目標,我們總是缺乏動力。
可要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定的報酬,父母用物質獎勵刺激孩子,那效果就不一樣了。
總而言之,家長要想明白,學習成績雖然是最成熟、前景最明確的成才之路,除它之外,還有很多道路可供孩子選擇,分數并不是一切!只要孩子不出問題,一切都可以改變。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