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當前頭等重要的大事,各級教育部門正按教育部和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部署要求,全力防控,堅決防止疫情在學校蔓延,延期開學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各地教育部門也為服務保障防控疫情期間中小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做了大量工作。
停課不停學,學生每天就要接觸網絡,網絡的世界豐富多彩,天涯都近在咫尺;對于小學生而言,誘惑力不得不說非常之大,特別是游戲。
那么合理使用網絡,適時適度,不沉迷網絡成為主要問題。
什么是網癮
網癮的表現
表現上,正確的使用網絡,是在有需求時使用,或者對自己生活有方便的的情況下使用。網絡過度使用者主要表現為一種不自主的長期強迫性使用網絡的行為。
當過度的使用網絡對身體造成傷害、對工作、學習和社會交往帶來痛苦,甚至正常的生活交往和社會的都受到了影響,就是屬于過度使用,應該進行矯正。
表現形式:如網絡關系成癮、網絡購物成癮、網絡游戲成癮等。
網癮鑒別與診斷
我國和西方大多數國家都采用了美國匹茲堡大學的K.S.Young教授的診斷標準。Young是較早研究網絡成癮的專家,她參照《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診斷手冊》(DSM—IV),并結合對網絡成癮的實踐研究,編制出網絡成癮的診斷依據。該依據一共有8個項目組成,只要你對其中5個做出肯定回答,即可診斷為網絡成癮。
下面即為Young的診斷題目:
(1)是否覺得上網已占據了你的身心?
(2)是否覺得只有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時間經常比預定時間長?
(3)是否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沖動?
(4)每當網絡因故中斷或是下網后,是否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5)是否將上網作為解脫痛苦、逃避現實煩惱的唯一辦法?
(6)是否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網絡的程度?
(7)是否因為迷戀網絡而面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機?
(8)是否在支付高額上網費用時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卻仍然忍不住還要上網?
小學生看世界 —— 網癮
預防網癮
原則:引導為主,積極干預
1
父母的榜樣作用
對于兒童來說,他們一直在模仿父母,父母的一舉一動是對他們最大的影響。發現現在很多的兒童都有一定的網絡成癮,而他們的父母基本上生活娛樂離不開網絡。試問如果一個孩子的父母雙方,都是在那里抱著手機(電腦)玩游戲或者做其他事情,那么在孩子的眼里也會那樣學習,因為他們也會好奇父母為什么整天抱著手機(電腦)。
對于兒童的網癮問題,父母絕對是逃不了責任。因此,為了孩子,父母必須要有所節制,必須自己先從網絡中脫離出來。
2
限制時間
很多的父母會走極端,會完全不讓他們的孩子去接觸網絡,以為這樣就可以幫他們戒掉網絡,但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你越不讓他接觸網絡,那么他就會越渴望去接觸網絡,可能當下他沒有能力擺脫你的限制,但是到了某天有能力,其擺脫限制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可以和他們約定一天玩多久的手機(電腦)。同時也可以把玩手機(電腦)的時間作為獎勵機制,成績考得好,獎勵多久的玩手機(電腦)時間。完成家務可以玩多久的手機(電腦)等等。把手機(電腦)作為獎勵的物品,不斷強化他們的行為,使他們可以往積極的方面發展。把網絡這個東西很好地利用起來。
3
興趣培養
在兒童網癮問題的解決中,興趣培養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可以看到很多的兒童,在最開始的時候,接觸網絡實在是迫于無奈。很多的父母認為陪孩子玩是十分累人的一件事情。而有時貌似讓這些煩人的小孩去玩電腦,自己可以得到解脫,而孩子貌似又很安靜地在那里玩,實在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但正是父母這樣的想法,把孩子一步步地逼向了網絡成癮。這次是停課不停學也是一樣,學生得上網學習,沒有很好的督促,也容易讓孩子形成網癮。
但是,可以很慶幸的是對于兒童來說世界充滿了新鮮感。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并不多,很多的事情都可以去吸引他們。因此,對于網絡成癮的兒童來說,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必須幫助他們發現除了網絡還有很多的好玩的東西、有意思的東西。對于年紀小的網絡成癮的人來說,兒童的興趣是很容易培養的,要把握這個優勢,幫他們從網絡中脫離出來。當然,這需要父母也要有所付出,更多地去陪伴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