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斌晚上下班,看見兒子正背著書包在家門口來回踱步呢,小斌上前問道:“怎么不回家呢?你媽沒在家嗎?”說著就掏鑰匙打開了家門,看到老婆正在廚房做飯,又想起兒子剛才在家門口的那番表現,小斌突然明白了點什么,八成又是考試沒考好,害怕回家挨揍唄。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公布成績對他們就像是“渡劫”一樣,總少不了被家長數落。在中國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家長往往會將成績看得非常重要,但也有不少人發現,自己平時沒少管孩子,但無論怎么吵,孩子就是不知道努力,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家長對待考試成績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對待成績的態度,下面我就根據家長們常見的4種態度,來評一評看到底哪種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悲觀派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三流的家長教不出一流的孩子”,確實,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能不能成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家長的水平,所以一些悲觀的家長就覺得,孩子的成績只要不差的太過分就可以了,對孩子的要求比較低,全班前幾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家長尚且如此,孩子就更沒什么動力了,這樣的家長不利于幫助孩子進步。
樂觀派
有些家長非常樂觀,自我感覺良好,對孩子的期望也非常的高,但孩子卻往往達不到他們所期望的高度,所以家長在每次成績出來之后,難免都要失望一番,不過用不了多久,他們又會燃起希望,重新開始要求孩子。如今,大部分家長都是這種感覺,但樂觀也是出于無奈之舉,雖能保證孩子成績不至于下降,但想要提高也很困難。
平常心
相比于前兩種,有些家長對考試成績就顯得很淡定,他們不會過于的樂觀,也不會自暴自棄,而是可以像分析數據一樣的幫孩子穩步提高成績,不求短時間內見效,但一切都是穩中求進,只要孩子有進步,他們就會非常滿足,孩子也更有動力。
不理睬
不難見到,有些家長對孩子完全就是“放羊”,孩子學不學習,完全靠的是自覺,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常常兩極分化的特別嚴重,自律好學的孩子不用家長管,成績就是比天天上輔導班的孩子高,而大部分孩子卻是經受不住誘惑,成為了差生。
其實除了成績以外,家長也要多關心一下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長,畢竟路不止有一條,如果孩子能在其他方面有長處,也是非常值得高興的。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