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軍成績不太好,加上性格內向,在學校感覺到強烈的孤獨感,他每天回到家之后,最喜歡的就是打游戲,因為在游戲中他還可以和別人聊聊天,可是現實中別說和別人聊天,跟人開口說話,他都覺得費勁。
媽媽對于小軍的行為,感到很擔憂,也經常督促小軍要和別人大膽溝通,為此她還組過不少飯局,希望小軍能和同學親近起來,可是他們大人越來越熟悉了,小軍卻還是沒有朋友。
面對越來越大的兒子,小軍媽媽非常擔心,既害怕小軍在學校太孤單,而影響學業,同時擔心他一直癡迷網絡,而更加忽略現實中的友誼。
青少年的友誼要如何促進呢?
父母首先需要了解這個時期孩子擇友誼的兩個標準:志趣相投和煩惱類似。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孩子青春期我們有些時候,就會發現這件事好像不對,因為你會發現一個成績特別好的孩子,卻會和一個成績特別差的孩子玩,成績好的孩子的家長往往就開始焦慮自己家的孩子會不會被另外的孩子帶壞,甚至可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你們倆在一起光知道玩,你就不知道好好學習。
其實這個時候真的不適合跟孩子說這樣的話,因為在這個時期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好朋友,那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志趣,比如說都喜歡打球,即使他們成績差距非常大,他們也能成為好朋友,因為他們有共同的話題!但是如果一個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他喜歡打球,但是其他成績優異的孩子不喜歡打球,他們找不到共同的話題,也就不太可能玩得到一塊。
影響孩子交友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煩惱相似,這就真的應和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了。
比如說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就特別喜歡和單親家庭的孩子一起玩,那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煩惱,如果他們把自己單親家庭中的煩惱講給雙親家庭的孩子聽,可能有些孩子聽不懂。
有些孩子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吵架,他們所找的朋友基本上也是跟自己家庭關系類似的。
了解了青少年交友的原則,那么我們如何幫助他們去交友呢?
1、接納孩子內向的性格
我之所以把這一條放在第1點,是因為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善交際的時候,往往認為孩子的性格內向,而且會因為這個對孩子進行攻擊,比如說告訴孩子內向的性格是不好的,你應該外向一些。其實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不過是心理學家用來研究人的時候做的一個簡單區分而已,每個性格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和長處。
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接納孩子內向的性格,并且相信即便孩子性格內向,也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不要因為自己對性格認知的偏差就告訴孩子內向性格不好,外向性格,將來比較吃香,強迫孩子去交友。
我們需要接納孩子的性格,并且幫助孩子看到內向性格的優勢,比如說他做事情比較細心,考慮事情比較周到,可以很專注地做一件事情。
2、鼓勵孩子尋找志趣相投的伙伴
青春期的孩子跟幼兒園小學已經不太相同,在小學和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可能可以通過父母組的飯局幫助孩子安排朋友,但是當他到青春期的時候,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對于朋友也有了自己的選擇方式,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去尋求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盡可能的給他創造機會,比如說鼓勵孩子在學校中多去參加社團活動。
社團可以把有興趣愛好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弱的孩子,他如果有一定的特長,在社團中可以讓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得到自信,同時還可以接觸到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孩子,以成績好的孩子為榜樣,激勵自己更好的學習。而成績好的孩子可以從成績弱的孩子身上看到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3、讓孩子多去模仿善于人際交往的人是如何交朋友的
交友是需要學習的,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找到一個模板,讓他去模仿別人是如何找到朋友的,比如說,當孩子升入初一的時候,我們就讓他去察初三的學長學姐是怎樣在學校中活動的。
很多不善交往的孩子,往往自己的父母的交際圈也比較窄,他并不太清楚人和人交往之間的界限,規范是什么。他到了青春期又特別需要朋友的時候他并不知道從哪里入手,這個時候給他找一個可觀察的對象就非常有必要了。
4、和孩子一起分析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孩子有什么特征,并且學習
交往能力強的孩子一般都是有一些共性的,比如說喜歡幫助別人,比較大氣不拘小節,不愛猜忌,不隨便評價別人,不害怕別人的評價,比較勇敢等等。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跟孩子去聊一聊,作為一個善于交往的人,他身上的這些優點是如何在生活中體現的。
在聊天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孩子身上有一些有助于提高人際交往的品質,比如說孩子開始主動承擔一些勞動主動為同學服務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向孩子提供正向反饋。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