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線上課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家長苦惱于自己孩子上課時總是注意力很差,不是小動作多,就是干和聽課無關的事。結果孩子一堂課下來并沒有學會多少東西,家長只能在課后再下功夫給孩子進行學習輔導。如果經常有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課上種種不良表現,又會引發家長的焦慮與不安。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盡管家長們也經常反復叮囑孩子,你上課一定要老老實實坐著,認真聽老師講課,可是有什么用呢?孩子還照樣上課時有很多小動作,照樣溜號走神干和學習無關的事。當看到孩子壞習慣無法改變時,有些家長就會氣急之下打罵孩子。
面對束手無策的家長,在這里我要告訴你,你每天對孩子說教其實一點作用都不起,全干的是無用功。那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種“鏡像法”矯正孩子小動作多,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方法。此法是我做家庭教育個案指導時,經常用的方法(在多個參與個案指導的孩子身上皆取得較好的效果),在此拿出來與家長們分享。
一、小學生為什么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專注差,主要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既然是學習一種方法,家長必須要清楚導致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專注差的原因。因為你不知道原因,機械地模仿去做,恐怕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這主要是孩子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持續培養,而不能僅限于做專注力練習的短暫過程。
1、在幼兒期里,孩子肢體行為動作沒有得到較好的規范。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幼兒期里,最初是從爬開始,到坐、走、跑完成肢體動作平衡發展。試想一下,當初你扶孩子走路時,多渴望孩子自己能獨立行走啊。當孩子能獨立行走時,你又盼著孩子能自己自如地跑動吧?但是當完成這一過程時,你除了欣慰外,是否想過一個問題,孩子行走和跑動,手上抓握動作靈活,是否也需要規范呢?否則,孩子在慣性的肢體動作行為中,會慢慢養成一種總愛動的狀態之中,結果從幼兒園到進入小學,始終沒有得到過肢體行為動作的規范,最后養成了隨意愛動,不分地點,不分場合,最終引來很多麻煩。
2、家里父母和老人的溺愛,導致孩子從幼兒期到進入兒童期過度被放縱。
由于家庭教育一直未得到全面普及,很多年輕父母和家里的老人,常常因為溺愛孩子而放縱孩子。恰是沒有規范孩子肢體動作行為,結果慢慢會發現孩子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比如在餐桌上吃飯時,孩子愛下動亂跑;比如看動畫片時孩子在沙發上趴著躺著,甚至打著滾。比如孩子和大人說話時,身體總是扭動著,根本不會靜靜地看或聽大人說話等。這些隨處可見的肢體不良動作習慣,恰是家中大人忽略對孩子進行肢體行為規范的結果。盡管都是在愛孩子,但是愛的結果卻有很大的差異,這就是理性之愛與溺愛的區別。
3、家長不懂家庭教育,不知道注意力專注重要性,忽視對孩子進行培養。
如果把注意力專注與肢體小動作較多聯系在一起,家長恐怕就知道對孩子學習活動的深刻影響了。對于絕大多數家長來說,由于不懂家庭教育,自然不清楚如何先規范孩子的肢體動作,并加以反復鞏固與強化。更不知道只有孩子在身體處于靜態的情況下,才有助于專注力的集中與保持。而讓肢體動作規范有序和注意力專注兩者協調一致,則至少需要花半年或一年時間來進行訓練,才能讓孩子進入一年級后,在課堂上坐得住,不亂動,注意力保持專注。如果從一年級以后再進行矯正性培養,年級越高,矯正難度越大。
二、用“鏡像法”矯正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差的原理。
我多年家庭教育咨詢指導中,我通過對幼兒和兒童的觀察,發現對孩子們進行肢體動作規范和注意力專注,必須要結合游戲進行。這并不難理解,因為不管是幼兒還是兒童都特別喜歡玩游戲。當進入游戲興趣狀態中時,很容易讓孩子們的注意力得以集中,不良肢體動作會減少。我特別總結出“鏡像法”矯正兒童不良習慣的方法,下面我詳細講一講。
1、“鏡像法”是利用物理學原理,讓孩子看到鏡像中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出門前照鏡子,或者對著鏡子化妝。對于非常熟悉的鏡子,既然大家都每天用,可是你是否想過其物理學原理呢?如果拿到矯正孩子不良肢體動作習慣中來說,就是通過鏡面成像原理,讓孩子看到鏡子中的自己,一舉一動,盡在眼里。通過引導孩子觀察鏡子中的自己,如果再融入一些小游戲活動,孩子是不是就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動作狀態了呢?
2、讓孩子把自己的肢體行動為從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
用“鏡像法”來矯正孩子肢體動作不良習慣,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實際上就是讓孩子對習以為常的下意識不良肢體動作習慣,從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通過每天堅持進行游戲活動訓練,不斷去強化孩子的有意注意目標。如觀察自己的頭、眼、嘴、手、四肢動作,當逐一進行有針對性有意注意目標訓練時,會讓孩子慢慢養成按著規范做動作的習慣。通過這么一介紹,家長們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3、通過親子游戲活動和正向激勵與引導,強化孩子自覺管理肢體動作和專注意識。
當家長清楚原理之后,你還需要掌握一些育兒的心理學和管理學,因為看似簡單的親子游戲,必須要融入對孩子的正向激勵與引導,還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去交流,才能讓孩子理解你的本意,樂于配合你的游戲活動。然而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恰在這方面問題最多,不是嫌麻煩,就是想偷懶,情愿抱著手機也不愿意下功夫去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只是想著靠嘴上說教去解決問題,結果無一不是以失敗而告終。
三、“鏡像法”在培養孩子身體自控力和注意力專注中的應用方法。
“鏡像法”矯正孩子不良肢體行為習慣,和培養孩子注意力的穩定,需要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下面我介紹的具體做法,只是最基礎的內容,希望家長除了參考和嘗試練習外,還需要認真體會游戲的內涵,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拓展應用。
1、利用家中的穿衣鏡,讓孩子看到鏡子中自己的肢體動作。
每一個家庭里都會有穿衣鏡,如媽媽帶孩子并排站在鏡子前,媽媽不妨問孩子:“寶貝,你看媽媽臉上有什么?”你這么說,孩子肯定會通過鏡子認真觀察你的臉部。事實上孩子根本發現不了什么,因為原本就沒有多啥少啥。但是媽媽可以做臉部動作啊,就是我們常說的扮“鬼臉”,只要你有了動作,孩子馬上就會看到,并告訴你。
同樣,你也可以讓孩子來做鬼臉,你說出孩子臉上有什么。再看孩子,會動著腦筋想出辦法做出各種面部表情動作來。如果孩子參與了游戲過程,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地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鏡子上面,并通過鏡子去觀察自己和參與的游戲伙伴。當然,這時家長就可以拓展讓孩子觀察肢體動作和頭部動作,還可以比比看,看誰能保持一個姿態動作不動,就如定身術施了魔法一樣。就在這樣的玩兒中,孩子會增強觀察自己肢體動作的興趣,從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
2、利用手機和電腦視頻功能,通過視頻畫面觀察自己的坐姿和小動作。
孩子們現在不是特別喜歡玩手機或電腦游戲嗎?現在你可以從這上面做文章了。如我通過遠程視頻給家長和孩子上課時,就是充分利用了這兩種工具。在每個家庭里,家長也可以用手機和手機進行視頻游戲活動,也可以用手機和電腦進行。目的就是讓孩子帶著游戲的興趣利用好工具,當然,聰明的你此時一定清楚了,原來視頻畫面就如鏡子一樣,孩子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如眼睛專注看,耳朵仔細聽,大腦認真思考快速反應,手勢做配合等。
我在與孩子進行視頻游戲活動的過程中,一般會先提出好孩子意識,模擬老師課堂教學,引導孩子進行情境。在這里我提醒家長:一定要做好模擬情境引導,讓孩子想像著現在你正坐在課堂上,在和講臺上的老師進行互動游戲,你如果想獲得老師的關注與喜歡,必須要按著老師的要求去做,才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如和孩子做目光對視游戲,看誰一動不動盯視著對方,誰堅持時間最長誰就贏得了勝利。如和孩子做木偶人游戲,看誰坐著一動不動堅持時間最長,誰先有動作誰就輸了。孩子們對這些游戲特別感興趣,引導好了會樂此不疲。
3、通過視覺專注游戲活動,讓孩子進入角色游戲,增強孩子主動參與訓練興趣。
游戲角色活動,不僅限于兩個人,家里其他人都可以參與。如爸爸和孩子進行視頻游戲活動,媽媽當裁判;或者媽媽和孩子參與游戲,爸爸做裁判;或者讓爸爸和媽媽參與游戲,讓孩子做裁判。通過角色的靈活互換,能很好地激發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
家長還有必要清楚,在游戲活動中一定要營造一種榮譽感,即誰贏得勝利誰最了不起。其實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孩子想獲勝的心理,這不就是對孩子進行上進心的培養嗎?對于輸的人,需要給予及時的安慰和鼓勵,幫助其分析出輸的原因,并進行重復游戲活動訓練,自然就能讓孩子既當游戲參與者,同時又可以讓其扮演教別人當小教練角色。
如果能邀請孩子的玩伴兒一起來參與游戲活動,則更有激發孩子挑戰欲望。因為孩子平時得到過基本功訓練,在能力上自然會比小伙伴要強。通過游戲活動能很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只要家長稍稍引導,就會讓孩子不斷增強有意注意的意識,并慢慢鞏固定型。
4、通過引導和示范,讓孩子知道正確的身體姿態,結合好孩子概念去正向強化姿態保持。
前面所進行的“鏡像法”游戲活動,其實都是初級訓練模式。目的就是為讓孩子發現鏡子中的自己,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度。當孩子對照鏡子或視頻進行有意注意訓練達到一定效果時,如孩子基本上能夠主動控制肢體,沒有多余小動作,眼睛能夠專注看著對方眼睛,耳朵也能專注聽對方聲音時身體不動,大腦快速反應時,說明初級訓練已經達不到了良好的效果。
接下來就應該進入高一級訓練模式,即不通過鏡像工具來實現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專注游戲以外的活動之中。如與孩子進行朗誦訓練,先規范做坐姿,再彼此輪流朗讀或背誦。由于孩子此時已經把愛動和注意力專注較差的問題得到解決,此時記憶效果會明顯增強,自然讀與背的效果也會隨之體現出來,通過計時比賽的方法,讓孩子看到自己通過訓練已經可有了較好的學習效率,自然就信服爸爸或媽媽的訓練方法了。
當然,在家里進行的所有訓練,都必須要和孩子在課堂上的聽課學習銜接起來。就如我告訴家長,必須要想辦法和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讓老師知道你在家里對孩子進行了哪些了肢體規范訓練和注意力專注訓練,包括做法和步驟,取得的效果,請老師在課堂上適當鼓勵一下孩子。有了老師的跟蹤關注,及時的肯定與表揚,會讓孩子更愿意把好習慣帶到課堂之上。
結束語:通過本文的介紹,家長是否知道該怎樣解決孩子上課小動作過多,注意力無法專注的問題了吧?如果你感覺還是沒吃透,不要緊,我建議你反復多讀幾遍,必要時把方法提煉精簡出來。只要你肯下功夫學習,并調整好你在家里陪伴孩子互動訓練的時間,力爭做到每天堅持,不出半年,你會發現孩子變了,靜態專注會越來越好,肢體小動作慢慢消失了。當然所花時間長與短完全取決于家長的素質和能力,如我的個案對象,最快的有一個月就實現了目標,有的半年多還沒有徹底解決問題。說到這里,你有信心了嗎?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