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不會提問,竟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家長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孩子的表哥瑞瑞最近參加了期中考試,考了年級第79名,班級第5名,我覺得高中那么多個班,那么多孩子,瑞瑞能考成這樣,已經很棒,但是瑞瑞爸爸卻覺得瑞瑞的考試成績一般,有幾門課還有上升空間。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作為舅媽,我總覺得瑞瑞需要休息,他幾次都跟我提過“舅媽,高中生活簡直太累了”“還是初中時候舒服”“哎呦!趕緊考大學吧”,因此我總是想勸勸瑞瑞學習之余注意休息,然而,從來沒有張開過口,怕拖孩子后腿;瑞瑞媽媽一直說我是瑞瑞的人生導師,說瑞瑞在重大事情上,總是第一個想征求我的意見,因此,我有壓力,不敢給孩子隨便指導。
瑞瑞爸爸經常說的一句話:“沒有清華北大的父母,希望有清華北大的孩子。”為此,我竟無言以對。
孩子能否成才,是綜合性的因素,社會,學校,家庭以及習慣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家長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對孩子學習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家長的態度以及引導孩子學習的能力才是關鍵之處。
文化程度不高不是家長推脫輔導逃避陪伴孩子的理由,家長可以監督和引導孩子,注意管理孩子的技巧和溝通,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當一個為孩子成功而喝彩,為孩子失敗而鼓勵的陪讀者,走進孩子的內心,感同身受的去感受孩子內心的渴望,知心的朋友,同樣對孩子成長的道理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和培養孩子呢,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入手。
一、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努力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去打擾孩子思考的時間,不去干擾孩子學習的時間,家長的行為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盡量不要拿著手機玩,孩子在作業時不要看電視,打撲克,打麻將,盡量給孩子營造學習的氛圍,哪怕在陪讀的時候也拿著一本書看看。
二、多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少窺探他們的隱私;尤其到了中學階段,孩子非常的注意隱私,家長不要隨意翻閱孩子的日記本和書包,尊重孩子的同時,也得多注意溝通的方式,多和孩子聊聊心里的想法,多多傾聽孩子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心理變化,以及所期盼的愿望,為之實現,也許孩子都把這些細微的細節放在眼里,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和信任,當然他們也會更加的信任和尊重父母,把父母當做傾訴對象,而不是逃避的對象了。
經常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多和老師溝通;學會適當的檢查孩子的作業,督促孩子認真高效的完成自己的作業,多幫孩子補缺補漏,幫助孩子進步,查明原因,和孩子一起進行反思。
三、做個有愛的家長,填補文化程度的空缺,讓孩子感受到來自你的愛;多和孩子聊聊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走進孩子的世界,即使很多不理解和不懂,也得用包容去對待,因為孩子需要一個懂得感受的家長,感受他們的興趣,理解他們的叛逆,懂得他們的想法,傾聽他們的感受,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系會變得越來越融洽,越來越信任,慢慢的就會像彼此靠攏。
四、做個有追求的家長,肯定孩子每一次的進步,鼓勵孩子迎接未來的挑戰;不驕不躁,循序漸進的教育方式,好習慣的養成以及思維方式都是有幫助的,每個人都需要鼓勵,哪怕是成年人的世界,需要完成一個目標,也都是需要肯定和鼓勵的,更何況是心智未完全成熟的孩子,這一點需要家長時時刻刻的提醒著。
好的習慣和思考能力是伴隨終生的,成功之時,你會感謝還未看到曙光的那些日子,失敗之時,你會告訴那些失敗的人,要戒驕戒躁,循序漸進的過程,努力并為之奮斗才是王道,而不應該在未來的悲傷和后悔中中出不來。
家長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格局,雖然家長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因素,但是不是絕對性的因素,而家長的個人修養以及對學習的重視態度,是孩子成才路上必備的“武器”,作為第一次當家長,作為剛上學校的孩子,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孩子在學習,家長也在學習,而且家長遠比孩子要更加努力,才能帶領孩子前進的方向,家長的學習和努力是孩子潛移默化的動力來源,家庭當中看到自己的父母這么努力,那么孩子多少會跟著家長的節奏往前走。
拼爹拼媽的時代,但不是拼物質的時代,是拼對孩子的付出和努力,是拼家長的重視程度,是拼引導的方向,家長如果認識清楚了這些,再給予孩子這樣的學歷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即使孩子成績不好,那么未來在面對任何困難的勇氣和挑戰,對于他的內心都是幸福的,而不是內心脆弱充滿抱怨的去看待這個世界。
當然,家長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讓孩子充滿自信,如何讓孩子能夠意識到,開啟他們內心對學習的渴望和快樂,這個過程也是家長在自我學習的過程,每一個學霸的背后都是父母陪著一起辛勤付出的背后,每一滴的汗水都是有著父母陪伴的影子,因為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勵和給予前進的動力,每一匹千里馬,都需要遇到能讀懂他的伯樂。
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百分之七十的因素,一個家庭氛圍融洽的孩子,在人格的塑造上也是比較健全的,父母,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成為他們前進的人生導師,帶領他們前進的方向。
所有的語言都得變為行動之后才有實現的可能性,如果父母的承諾說出來了,就一定要去完成,而不能因為任何的借口去欺騙自己的孩子,信任和誠實也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備的良藥。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說不會,或者對著孩子催促,往往是因為父母內心的焦慮,和文化水平無關,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影響自我修養,照樣可以知書達理,懂得尊重孩子,平等溝通,知道孩子成長的規律。
真正懂孩子的父母,可以通過自我內心的修煉來不斷的改變孩子,并且給孩子作為榜樣,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和孩子一起進步成長,育兒,終究是一場自我的修行,在不斷陪伴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會變得更加的優秀和全面,也會更懂得孩子,和孩子心與心的距離靠得越近。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