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轉(zhuǎn)學會好些嗎?
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留堂”作為最常用的教育方式,讓很多父母如臨大敵,所以在孩子上學后,家長就把注意力全放在孩子的成績和孩子的心理健康上面,對孩子的學習會煞費苦心,生怕孩子的學業(yè)成績落后。
但事實上,有“留堂”就一定有“后門”?有“后門”就一定有“后門”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有些孩子的成績會更好一些,而有些孩子的成績會比較差一些。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
其實,這些孩子是想學習好,但是學習狀態(tài)卻很差,這類孩子的厭學情況,通常發(fā)生在小學高年級,也就是三年級或六年級的孩子。
2、
有些孩子因為家庭教育而出現(xiàn)心理問題,在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出現(xiàn)的厭學情況,可能是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或者是孩子遭遇了校園霸凌事件。
而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大部分都與家庭教育有關,學校教育只有解決了家庭教育中的某一個問題,比如: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成就感以及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等。
所以,孩子厭學往往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原因,家長要抓住家庭教育的契機,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緩解孩子厭學的情緒。
三、 孩子厭學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過度的嘮叨、干涉,在學校教室,在戶外活動中學習,當下課業(yè)壓力很大,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孩子的考試成績差,就會覺得自己教育失敗,這些因素會導致孩子學習壓力過大。
2、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孩子產(chǎn)生心理壓力。
孩子處于青春期,父母關心孩子的成績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也必須經(jīng)歷青春期,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多的嘮叨和干涉,孩子感到厭煩,孩子很可能會因此而厭學。
3、 孩子不知道學習的真正意義,這是很危險的信號。
當孩子成績不佳時,我們往往會因為這樣的錯誤,責備孩子,或是怪罪孩子學習能力太差。如果我們不去關注孩子學習的實際水平,而是指責孩子學習的努力,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
4、 父母把成績看得太重,導致孩子壓力過大,從而引發(fā)了孩子的厭學情緒。
如果父母能夠經(jīng)常把孩子的成績看得太重,那么,孩子對學習就會變得更加地消極。如果父母經(jīng)常把孩子的成績看得太重,孩子對學習就會感到厭煩。
5、 父母對孩子學習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
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會沒有出息,你看你,像個野獸一樣,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覺,也不跟我們說話。”
這樣的方式,孩子怎會不逆反?
6、 父母太嘮叨,導致孩子急于求成。
德國心理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書中說:“教育就是要用充滿愛意的行為和言語把孩子內(nèi)心的火焰慢慢融化,把他們變成美麗的蝴蝶。”
如果父母總是習慣性地對孩子進行說教,一味地對孩子提要求,就會傷害孩子的心靈。孩子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更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愛和認可。
父母們要學會放下自己的“焦慮”,多去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說:“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們從那個時代帶到那個時代,而是他們自己去體會過。
這種帶著愛的尊重,會讓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愿意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特個性的人。”
深以為然。
在“放下”這一點上,“放下”,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只有放下你的“焦慮”,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他需要尊重的朋友。
父母要放下自己的“焦慮”,轉(zhuǎn)變成“可以和我說說,你能聽的,我們就安心。”
養(yǎng)育孩子,不是你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而是你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尊重孩子,讓孩子去嘗試,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