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孩子厭學家長怎么引導孩,厭學孩子家長怎么引導
首先,孩子不是家長。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深深地知道,家長不應該因為自己是個家長而感到丟人,而不是因為孩子成績差而感到丟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試想如果你是一個生病的孩子,不生病,甚至沒病,你怎么知道孩子身體里有病?
每當我聽到這樣的發問,家長們都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我給孩子請假,可是孩子不但不吃藥,反而在課堂上和老師對著干”。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不會這樣想了。”
這些父母以為只要通過說這句話,讓孩子好好讀書,孩子的心理就會被深深地影響。
但實際上,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家庭,并不是這樣的。
據我多年的觀察,這些父母的心目中,大部分都有這樣的觀念: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懲罰,或者是有條件的家長會將孩子送到補習班進行學習。
我想,這種觀念就是父母存在的意識,是錯誤的。
孩子成績不好,這種糟糕的情況并不是單一存在于少數。
這次的調查,我真的很好奇,為什么這樣的調查結果會引起很多父母的重視呢?
后來,看到了李玫瑾教授關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報告,才知道這里面寫了這么多的真相,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孩子的厭學,和父母的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
1.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參與程度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參與程度,決定了孩子對學習的積極程度。如果孩子學習上積極,那他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就會比較高。反之,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參與程度不夠,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就會比較差。
2.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參與程度
家長對孩子學習參與程度的影響,可以從家長的學歷高低、工作情況、家庭收入狀況等等各方面進行了解,結果表明,父母對孩子學業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家長學歷高低直接決定了孩子對學習的參與程度,家長學歷高低,其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會相對較低。
3.
家長的家庭教育投入程度越高,孩子的學習表現越好
家長的學歷越高,對孩子的學習投入程度越高,其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
想要孩子對學習有積極的投入,家長需要營造一個正面積極的家庭氛圍,少一些說教,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打擊。
4.
家長對孩子的學業成績的態度,也是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態度的重要因素
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有著莫大的關系。家長如果對孩子的學業成績有什么態度,也能反映出孩子對學習的態度。
當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與態度是積極的,給孩子信心的,孩子也會受到積極的影響,從而更加努力學習,但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是消極的,孩子也會覺得學習是痛苦的,不想學,甚至不知道活著有什么意義。
那么,家長怎么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學習的意義呢?
1.
家長應該注重孩子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習的意義,應該是一個持續不斷地學習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老師。
學習不是為了家長,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自己。
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引導孩子去學習,以自己的力量,去推動孩子去不斷進步,使得孩子,也能夠享受學習的快樂,擁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2.
父母應該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第一位,是父母的以身作則。
當我們家長自己沉浸在手機和網絡的世界時,孩子會耳濡目染。因為他們發現,自己一出生就能夠獲得很多技能,并且也能夠讓自己生存下去。所以他們更加的能夠“控制”自己。
父母要是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習慣,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給孩子制定一些特別的生活小技巧。比如不要每天給孩子看手機,看電視,更不要把電視當做獎勵。
更不要動不動就直接告訴孩子,他們該去學習了,不能,不能玩手機,而是直接告訴孩子,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
有些家長還在用一些獎勵措施來抑制孩子的貪玩之心,這些方法都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這種方法會讓孩子在內心產生一種“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的心理,孩子的心理永遠處于一種無法抑制的焦慮狀態。
而這種讓孩子去做什么,他們都不能接受的心態,很難得到一個良好的發展。
對待孩子有沒有必要就跟孩子約法三章,約定的時候,要溫柔而堅定。
2、如何制定規則
如何制定規則,有兩點需要注意:
首先,在孩子能夠接受的范圍內,給孩子規定一個“玩手機的規則”。
比如孩子不能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看電視。
其次,約定的規則在家長自己手里,孩子一定要遵守。
比如我們可以制定“手機十誡”,讓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都能遵守,這樣才能達到約定的效果。
對于孩子來說,沒有遵守約定,父母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