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孩子為啥會厭學?
為什么會厭學?
孩子厭學,和我們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具體的心理問題和困境有密切關系。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也一直想,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再去和他交流,因為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時,我們才能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先了解抑郁
人是群居動物,人類的基本情感、思維、情緒以及行為等都是由抑郁情緒或者抑郁情緒長期存在的。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人,了解一個人。
如果只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卻不了解他的感受,和他共情,那么孩子就不愿意和我們溝通了。
那要如何和孩子共情?
我們先要了解一下,
抑郁的表現有哪些?
抑郁情緒主要是指對以前特別喜歡的事情變得不感興趣,不愿意和以前喜歡的人說話,特別容易暴躁,經常會對身邊的人生氣。
抑郁情緒一般出現在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比如3歲的孩子,有的會很霸道,有的會有攻擊性,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如果他對你的要求不滿足,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很多時候,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關注,是因為他沒有得到足夠的愛,
讓孩子覺得無論自己怎么做都可以嫌棄父母,很長一段時間里他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變得自卑、焦慮、不想說話。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他將永遠無法融入這個世界,也無法融入這個世界。
所以,一個健康的孩子,必須要有陽光的心態,懂得如何去愛自己、愛這個世界。
那么,父母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呢?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從小聽話懂事,哪能跟那些小時候這樣叛逆,跟我對著干的孩子有什么關系。
其實,我們要知道一個孩子真正的內心世界,在于他是否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是否有一個安靜的心靈,他是否有一個幸福的生活,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所需要培養孩子的關鍵所在。
家應該是孩子最安全的避風港,但也是最恨的避風港。
我們必須要知道,家應該是孩子的避風港,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愛孩子的人。
可是我們,很多時候卻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出氣筒”,對孩子失控,而忘記了解孩子的感受,沒有真正地了解孩子內心的需要。
而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在孩子面前,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教會孩子面對挫折時,如何處理情緒,怎樣努力讓自己開心起來。
首先我們要學會做情緒穩定的家長,從而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
我經常聽到很多父母抱怨:“我的孩子太玻璃心了,動不動就要死要活,我還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有時候還動手打他。”
其實,我們不妨試著問一問自己:為什么我們總是會對孩子發脾氣?
我們是孩子的老師,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不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經常看到孩子不聽話,有很多家長會直接打罵孩子,對孩子發脾氣,讓孩子感到恐懼怕,變得更加叛逆。
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許會暫時收斂一點,但是卻很快會從父母的行為中感受到恐懼,親子關系之間隔閡越來越深,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說話,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父母能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就會發現自己很難做到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孩子也會因此失去對父母的信任,親子關系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差。
所以說,與其暴怒地對孩子發脾氣,不如冷靜下來,先從根源入手,尋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只有找到根源,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并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多跟孩子進行溝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對癥下藥。
為什么有的孩子會得抑郁癥
1、父母的“控制欲”讓孩子失去自我
控制欲極強的父母,習慣于用言語控制孩子,他們深知無論如何孩子必須聽自己的,即使孩子已經確診抑郁癥,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不希望孩子像自己所想的那樣沒有自我,可是父母希望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行事,這才是讓孩子失去自我的最根本原因。
2、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控制欲極強的父母,總是習慣于用他們認為好的方式來控制孩子,這樣孩子就會失去了對父母的信任感。父母習慣于控制孩子的思想,當父母隨意控制孩子,并且頤指氣使之后,孩子才會服從于父母的要求。
3、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
控制欲極強的父母,經常會忽略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愿意承認錯誤,而是想著靠吼叫來震懾住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事后的錯,讓孩子原諒自己的錯誤。但這樣做,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從而錯過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在騙自己,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會降低,父母也會逐漸失去對孩子的信任。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