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期間怎么辦?
家長困惑:孩子4歲了,以前學習很好,現在學習成績一直不好,現在的學習成績非常差,上了三年級后,突然不愿意去上學,說自己要去上學,有時也和父母鬧別扭,每天在家里都不好好寫作業,經常以偷竊或敲詐來吸引父母注意,還會用不做作業來報復老師,因為平時成績不好,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的倒數第一名。
在我和孩子爸爸的勸說下,孩子愿意去上學了,不愿意學習,也沒去網吧打游戲,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高考時還考上了一所985高校,并且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后來還讀了我喜歡的一個研究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學習不好,是很正常的事,這里的重點不是指出孩子的問題,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不是責罵他們。
04
孩子學習不好,家長該怎么辦?
家長不要過分指責,更不要打罵,而是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式。
為什么孩子成績不好?
學習不好的孩子通常是以下三種情況:
一種是學習不好的孩子,父母經常指責孩子,經常對孩子打罵,孩子在長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安全感。
他們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變得孤僻,不愿意和別人溝通,很容易就陷入“習得性無助”,產生厭學情緒。
第二種是學習不好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平時對他們要求特別嚴格,經常指責批評,甚至體罰。
父母的否定打擊,讓孩子沒有自信,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不敢與外界溝通。
他們因為在學校承受不住學習壓力而產生厭學情緒。
第三種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較弱,而父母又經常拿他們跟別的孩子比較。
所以他們的心理壓力很大,一方面膽小,另一方面又敏感。
所以就會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拼命學,使勁學,學不好就開始打擊,否定自己。
而另一種則是產生厭學情緒,自暴自棄,一蹶不振。
為什么會出現這兩種極端呢?
因為很多時候,父母給孩子的壓力過于強烈,孩子沒有辦法承受,又不能直接放棄,所以就會出現自暴自棄,放棄努力,成績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
那如果父母真的放任不管,孩子還有可能出現厭學。
這樣的孩子,是父母最該擔心的,因為他們在放任不管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
我認為這種“自我放棄”的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是非常脆弱的,可能會陷入絕境。
對策:
父母不要一味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除了需要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之外,還需要完成一些屬于自己的學習任務,比如在高年級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適當的了解一些基礎的知識,找到一些比較容易被自己感興趣的科目,然后鼓勵孩子,可以報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輔導班。
這樣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而不需要父母總是催促他們了,因為他們已經開始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 為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很多父母在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時,總是擔心孩子不會規劃,導致他們沒有目標,所以常常會出現計劃和安排的不清晰的情況。
那么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
比如可以制定計劃本學期的目標,這個月完成哪些,
這個月完成什么,完成哪些任務都可以獎勵孩子玩游戲的時間,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計劃都要用在學習上,適當的規劃才能讓孩子更有效率。
◆ 和孩子約法三章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
比如下個月一次的月考、期中考試成績等,
按照計劃安排時間,
每個月要完成多少學習任務,
每天要有多長時間安排,
不要跟孩子的斗爭,
更不要跟孩子較勁,
這樣做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因為他的生活里沒有了父母,
即使父母給他提供足夠的物質條件,
他也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里,
沒有了父母,
他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
所以,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比如下次考試有進步,
就可以和孩子說:
“太棒了,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下次考試一定會超過你,
你把這份進步都爭取出來,
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好,”
…
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在關注自己,
更有信心面對困難。
鼓勵就是對孩子最具肯定的地方,
肯定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營養。
學會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中國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
“鼓勵能使孩子具有自信,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父母鼓勵孩子,
其實就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在鼓勵的話語里,
孩子充滿自信的底氣,
更加堅定了學習的信念,
所以學習一定要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只有推動孩子產生內在驅動力,
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
所以,當孩子做到了,
考出更好的成績,
我們都應該給他們鼓勵。
唯有鼓勵,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推動著孩子的學習成長,
走向更好的未來!
父母需要用愛去滋養孩子,
才能激發出孩子的內驅動力。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