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百天孩子厭學怎么辦
高中一年級:
高效學習法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制定學習目標
三年級進入初中,孩子之間的差異,成績分層明顯,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科目。這三門科目,如果孩子對所學的科目不感興趣,也就不會那么認真地去學習。
所以,初一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提高成績的最后的沖刺期,也是孩子學習成績能否提升的最后的沖刺期。
這一年,如果孩子在學習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下滑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的最佳時期。
學習習慣
01
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老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
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02
專心上課的習慣
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老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的有機結合,要善于提出問題,要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積極思考教師的解題思路,通過大腦進行“回想”,回想真正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所思考的內容產生一種長久的記憶。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所言之書,是專注于學問、學問、能力的根本。一個人只有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才會感到真正的學習是充實和快樂的。
家長可以讓孩子經常去看一些名人傳記或者是學習一些歷史人物傳記,讓孩子通過閱讀書籍去了解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博物館等地走進去,讓孩子在對比中發現他們的底蘊深厚的地方,對未來充滿信心。
另一方面,家長要引導孩子從小就要制定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比如想當醫生,想做科學家,想做律師,想做乞丐等等,只有樹立理想和目標,將來才會在社會上生存發展,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成為一個好醫生的目標,但是有些人沒有樹立遠大的理想,渾渾噩噩,甚至迷失自我,最終一事無成。
其次,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現在的孩子,因為生活的壓力,在家里受到各種壓力的同時,又沒有得到家長的正確引導,早早就產生了自己的理想與理想。當然,理想與理想是同時存在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但是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必須要付出比別人更大的努力和磨煉。所以,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不那么辛苦,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找到好工作,成為一個好父母,成為一個好老師。
最后,孩子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能讓孩子思考問題,變得有責任感,獨立思考,而不是像機器人一樣,對自己要求嚴厲,為父母的再三叮囑再三叮囑都不放在心上。家長只要讓孩子對未來的人生有方向,有夢想,一定要成為一個讓人敬佩的人。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