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叛逆心理咨詢,
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分析案例:
我的孩子今年6歲,是一個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按父母的期望成才,從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一直都名列前茅,最近還因為在學習成績上有了些進步,在年級排名方面也穩住了,與其他同學相比,這讓我們很欣慰。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上小學之后,每天按時完成作業,讓我特別的省心。
初中以后,因為升學壓力的增大,又沒有自己的事情去管孩子,讓我在孩子的學習上沒有一點上進心。
孩子上初中以后,在學習上不自覺的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我們又給孩子報了補習班,我們給孩子的壓力和期待,讓孩子心里的壓力無處釋放,那孩子精神上的“壓力山大”,就更嚴重了。
看過一個新聞:一個10歲的女孩,考上重點高中,可是這個女孩每天除了學習要上補習班,其他的時間都在補課。
父母很焦慮,孩子壓力大,自己也跟著焦慮,不停地給孩子報補習班,孩子的成績一點起色都沒有。
可媽媽還是給孩子報了奧數班,認為孩子成績提高不了,沒有任何進步,而且孩子對補習班也越來越反感。
在學校,孩子成績不好,有可能會被貼標簽,同學和老師也會對他指指點點,回到家又被父母指責,孩子會形成“我不行”的心理定勢,逐漸失去自信。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也需要父母的陪伴。
有一位父母就曾給孩子報了7天的夏令營,除了來回接送,孩子幾乎所有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
當然,報夏令營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孩子培養自信,改變孩子。
在這次夏令營的安排中,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有了希望和未來的目標,孩子回到家的生活,又是家長的身影。
這個夏令營的宗旨是,不論父母多么忙,都要抽時間去陪孩子,孩子回家的時間里,家長會和孩子一起做游戲,一起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成長中的煩惱與快樂。
父母帶孩子參加親子游學,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回到學校,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此,希望父母們盡量抽時間多陪陪孩子,一起旅游、運動、看電影、看新聞,讓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成長。
各位家長,也許有人會說,這種做法有問題。但我想說,這是最好的親子游學,更是有利于家庭教育。
我的女兒很喜歡讀課外書,尤其是《小歡喜》,我經常和她一起看。
因為我深知這套書的弊端,我女兒不僅喜歡看,而且還能自主閱讀。她看的書,都是她讀的書。
而且女兒經常會自己找自己要看的書,她會和我一起分享,有時她也會指著看,我會引導她,讓她自己學會挑選合適的書,從而形成自己的“看書觀”。
沒有看過課外書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精神狀態不佳
我家孩子自從讀了《小歡喜》后,性情大變,變得敏感多疑。我跟她聊天時,得知,英子本來成績很好,但對自己的要求更高,為了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給她報了很多補習班,卻根本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
于是,每天與女兒溝通時,英子媽媽經常問“你想要怎么做?”“你需要我做什么?”“你想要做什么?”“你希望我給你提供什么?”這位媽媽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這種做法恰恰剝奪了孩子自己去思考的權利,孩子根本不想去實現自己的愿望,也許,你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一下,可能會收獲不一樣的驚喜。
家長如何與孩子建立正確的溝通模式?
很多人說,家長應該學習教育孩子,但是,很多家長往往在學習之后,只會問自己一句:“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不自覺、不主動,怎么辦?”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家長自己要清楚地知道,孩子并不是沒有問題,而是我們沒有掌握好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1. 學會傾聽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
即把人際溝通事先簡單描述一下,要想讓孩子聽你說的話,你就要先學會聽孩子說的話。
孩子說:“媽媽,我沒考好?!?/p>
媽媽說:“沒關系,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么。”
孩子又說:“媽媽,我想讓你少看手機?!?/p>
媽媽說:“行,你已經盡力了,別害怕。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