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媽媽孩子厭學
這兩天鄰居給我打電話,我聽見她正在輔導的女兒作業,一看到就氣不打一處來。
她說,女兒越來越厭學了,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是越來越拖拉。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本以為孩子只是青春期比較任性,不愛學習,也不知道該怎么管。
后來,我給她報了一對一的輔導,但是沒有老師像媽媽,她采取的方法就是打罵。
結果女兒只是冷冰冰地回應,“你說啥?你根本就不懂。”
我沒往下想,卻聽見一個聲音說:“你們管不管了。”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原來她在這個時候已經患上了抑郁癥。
她的母親看到她的樣子時,仿佛是看到了罪犯一樣,不停地說:“她做的事都是錯的,都是我害的。”
在這個信息快速爆炸的時代,父母普遍存在著對孩子管教的焦慮。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孩子是自己帶來的,現在孩子不像小時候,不聽話,不認真學習,將來社會誰來照顧,父母的晚年生活會過得很辛苦。
而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他有能力,會在孩子放學之后,幫助孩子輔導功課,但不懂的地方,自己先讓孩子上輔導班。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當自己有了孩子后,失去了事業,他們仍在孩子的教育上犯下最大的錯誤。
在他們看來,不管孩子是否考上大學,最起碼將來工作也是不錯的,但這些年來,孩子上了大學,只知道打麻將,不懂得文化,父母沒有文化,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也不行。
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他們認為孩子必須懂事,必須要聽父母的話。
大人們,自認為自己在認知方面有了比較成熟的思考,但對孩子教育,并非如此,當父母無法與孩子共情的時候,雙方就會出現分歧,也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小中心”
《小歡喜》中宋倩的女兒喬英子是一個很優秀的女孩子,但是喬英子媽媽一直都沒有覺察到孩子身上的優勢,總是盯著喬英子的缺點,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因此就會有些過激的行為,甚至在里面把女兒逼成了“我是誰”“我活著有什么價值”等等,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你要是裝在我口袋里,我隨時都能找到你。”
因此,在家長想要孩子“少走彎路”,恨不得把孩子送進名牌大學的時候,其實是偏離了自己的初心,把孩子變成了自己的希望。但是在我們急功近利下的結果,反而是孩子遭受打擊后自暴自棄,泯滅了自己的天賦的“種子”,成為了自己夢想的“照妖鏡”,最終將自己對孩子的愛,一點點磨滅了。
像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的情形,像我和朋友家孩子說的這樣的。
孩子成績不好,你便四處奔走,尋找他的“價值”;孩子成績不好,你便四處奔走,找名師,找專家,找專家。
你說的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讓孩子更好,卻做出了這么多傷害孩子的事情。
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就不上好學校,找到一個更好的“老師”,為他補習,給他補課。
很多家長,總是對孩子有愧疚感,覺得他們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而忽略了孩子的優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0-6歲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更是如此,沒有哪個孩子是剛出生就有天賦異稟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