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一了有點厭學怎么辦?
我經常遇見一些家長來咨詢我,他們有的孩子學習很好,但就是厭學,成績不好,甚至退步。
家長在考慮是不是孩子的性格有問題,孩子有心理問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覺得未必。很多時候厭學可能和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家長的過度管教和干涉,會讓孩子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1 厭學
首先,厭學問題的本質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父母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法。
如果父母過分關注學習,對孩子期望和要求過高,都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
孩子一直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而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會出現分歧,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應該多付出、多犧牲一些。
其次,家長應該多學習一點教育孩子的技巧,做好孩子的傾聽者、陪伴者、同行者,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
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親子關系,就是彼此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彼此之間最好的教育。
在這種良好的溝通中,你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感受到父母的接納,這樣他也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朋友,愿意把自己的內心深處想法告訴你。
第三,父母要認識到孩子長大了,他的人生需要自己走完,也需要自己去體驗和發現自己做主的人生,這是獨立成長的必然過程。
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自己能做的,讓他自己去嘗試,經歷失敗也是成長。
其次,適當放手,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干涉孩子,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否則,就是害了孩子。
最后,做到真正的尊重孩子,放下自己過高的期待。
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和愿望強加給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真正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才能走出叛逆的陰影。
5、無條件接納孩子
改變孩子的前提是改變自己,要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紀錄片《鏡子》里面有個孩子叫李釗。
雖然不是很有共情,但是他的父母一直在努力學習做一個好父母,他們迫切想要改變孩子的叛逆,讓孩子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對于父母來說,都有這樣一句話:“孩子很煩,說他不聽,打他罵他都不管用,最后真的是我們父母打累了,但是孩子還是不聽我們的話,所以我們真的覺得孩子叛逆。”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不同的叛逆期,當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家長的教育方式就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進行教育。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1、學會尊重孩子
在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2、保持冷靜
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偏,以暴制暴,這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個底線。
3、別讓暴躁的情緒影響親子關系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父母要有穩定的情緒,孩子的壞情緒往往是由父母的言行舉止造成的。如果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被影響。
從現在開始,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好好說話,不要用言語影響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人。
給孩子立規矩
好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是有些父母卻完全不重視這方面的教育,結果不僅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還可能導致孩子養成壞習慣,比如曠課、不講衛生等等。
我們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給孩子立規矩,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1、立規矩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認知水平,不能一味的用父母的權威去壓制孩子,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去制定一些孩子樂意接受的規矩,這樣孩子才能更容易遵守規矩,也更容易養成好習慣。
2、立規矩的過程要有妥協,要有獎勵。
如果孩子第一次違反了規矩,家長一定要及時給與懲罰,并且懲罰要具體,不能含糊籠統。
比如,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個擁抱,但是不能用體罰的方式。比如,一周時間不能看電視,一個月不能玩手機,一次可以玩10個小時。
3.立規矩,立規矩不能破壞規矩。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物品,認為自己給予孩子的一切絕對是最好的,其實不然,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是合理的,家長應該把行為合理化。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規矩必須遵守,如果孩子破壞規矩,就必須接受懲罰。
2、如果孩子做不到,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3、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要求,也不要過多的責罰,只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權利,做不到的,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