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厭學的孩子的心理輔導,我們“找心靈關愛”專題團隊,學習了厭學這個概念。
有厭學心理的孩子在找心靈關愛的時候,往往找不到心靈關愛的對象。
心理學的心理學和教育學中有個理論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即人們迷信可以利用別人的期望來產生期望,實際上卻可能利用別人的期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表揚的孩子,學習成績大多比較好,也比較聽話,因為他們知道,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差,父母都會愛自己,都會期待自己是好的。
但是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孩子居然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甚至比自己的孩子更優秀。
我見過很多孩子,因為父母把自己和他們的理想領地,當作了孩子的延伸,實際上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已經逐漸偏離了,最后變得和父母的愿望背道而馳。
教育專家告訴我們,有一種現象叫做家長對孩子的過高期望。
意思就是家長們總是喜歡將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認為孩子這不行,那不行,要孩子全盤接受,否則,孩子就會抵觸、反抗、“不聽話”。
另一方面,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自感吃力不討好,長此以往,自然會出現學習障礙。
如此一來,父母就會認為是孩子的學習能力有問題,從而不斷地給孩子增加學習強度和學習時間。
但孩子遭受到的心理傷害和痛苦,父母看不見,不懂得釋放,甚至是無法真正地理解孩子的痛苦,這就會讓孩子更加感到無助和絕望。
因為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去適應這個環境,導致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更加抗拒學習。
如果當孩子的內心感到焦慮的時候,父母再怎么說教也是聽不進去的,他只會想:“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理解我,我最需要的就是來自父母的理解。”
作為父母,你必須要學會聆聽孩子,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安全感。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你能傾聽他們內心的痛苦和掙扎,為他提供一個溫暖的港灣,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支持和被保護。
在這里,孩子們才會感到自己的感受被看見了,才會對外界產生好感,從而放下戒備,愿意向家人傾訴自己的委屈和困惑。
第二種:青春期的叛逆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他們就開始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個人能力,想要自己去嘗試著和他們溝通。
這個時候,父母要注意不要一味地說教孩子,這樣會引起孩子反感,更加拒絕溝通。
在孩子愿意和我們交流的時候,我們也要多去傾聽孩子的內心,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并且積極地去引導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優點,他們也非常希望父母能夠看到他們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父母如果能夠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并且多多鼓勵孩子,那么孩子還是比較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的。
第三種:獨立意識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意識,孩子不愿意成為一個處處被父母和老師督促的人,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對孩子總是指手畫腳,試著讓孩子獨立去做事情。
當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后,父母可以贊賞孩子,這樣孩子在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做。
【總結】
父母總是喜歡給孩子設置天花板,為孩子節省時間,為孩子安排一切,但是殊不知,父母總是喜歡給孩子包辦一切,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被動。
所以當父母總是沒有辦法逼孩子一把,讓孩子主動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孩子的主動性就很容易喪失。
所以父母一定要懂得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而不是總是說這兩件事情。
學會這3招,幫助孩子告別拖延癥
1、 用一些技巧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癥
大多數的拖延癥都是因為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差。所以解決孩子拖延癥的第一步,就是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癥。
家長要先從自己做起,多做一些簡單的事情,通過親子關系的改善,讓孩子明白拖延癥的壞處,從而慢慢的改掉拖延癥。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