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態度不認真厭學狀態很頑固,作業敷衍了事,逃避學習,還對老師愛搭不理,不和家長溝通,不參加考試,考試成績一塌糊涂,對學習沒有一點熱情,不想寫作業,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堂作業敷衍了事,臨近考試,破罐子破摔,不想上學。
考試成績一次次差,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討厭上學。甚至會在考試時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最近看了部電影,劇中的莉絲,因為考試時壓力過大,患上了考試焦慮癥,每次一考試就頭疼,最近更是無法集中精力學習,記憶力變差,經常發呆,還經常出現心慌、嘔吐、發燒的癥狀,考試前幾天甚至還會腹瀉,考試前幾天還會腹瀉。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焦慮癥就像是大腦中的“警察”一樣,時刻都在跟自己不斷地說著“不要緊張”“不要緊張”,可越是這樣,大腦越是活躍,越是容易緊張,越是焦慮,對孩子的影響就越大,最后就更加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和考試。
01 對孩子有哪些傷害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效應“墨菲定律”,把未來的成功與焦慮聯系在一起,當人面臨不確定的事情時,就會做出本能的反應。對于孩子來說,心理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父母是孩子自信的源泉,父母的肯定和鼓勵能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優秀。
02
“聰明”與“假聰明”的區別
家長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和贊美,鼓勵孩子會讓孩子更加自信,也會讓孩子擁有更多自信,從而使孩子更加主動積極、充滿活力。
03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聰明,在這一類的孩子身上會具備一些天賦,但是,卻沒有受到過任何鼓勵和贊美。這種孩子,在長大后,還會有更多的問題,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沒有合理地運用“聰明”。
《論語·學而不思》中記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習固然是一個有方法論的說法,但是,學習和思考能力是同樣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培養。
我們在學習中,要想辦法激發孩子的“聰明”,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責備他“為什么不好好學習”。
說實在的,如果你不是一個聰明的家長,那你又怎么能夠讓孩子按照你想的那樣去做呢?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你的責備并不能解決問題,那只會加劇孩子的厭學情緒。
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就說明孩子已經被貼上了不努力的標簽,那又何必再貼上不用心的標簽呢?
作為家長,你還有哪些更好的策略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