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回家,媽媽每天都在廚房里來回地忙著工作,而爸爸不管孩子的學習,就在自己旁邊玩手機,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喊孩子去寫作業。
沒想到,孩子卻玩起手機來,就算寫作業,也不愿意和家人同桌走動。
父母的原因是不是就是孩子的學習態度不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我們說說心里話,就藏在我們日復一日的嘮叨里?
01
為什么我們總是會覺得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
為什么我們越是希望孩子懂事?
因為孩子渴望被理解
我是個全職媽媽,小時候我就是一個孩子的媽媽。
每天早上5點起床,6點吃早飯,6點走到學校,5點放學,6點上課。
10點放學,5點放學,吃完晚飯后,10點睡覺。
媽媽讓我好好學習,我努力學習,考上一所好的高中,但是我總是覺得自己很累,提不起精神,媽媽總是逼我去學習。
我從初二開始就討厭媽媽的逼迫,想逃離學習,可是由于初二升高二的暑假,我覺得自己的學習跟不上了,每天都很疲憊,一想到要去學校就感覺壓力很大,不想去學校了。
還有一次,媽媽看到班級里有個同學跟她意見不同,媽媽就隨口說了句:“那個誰誰誰就是學霸,他就是比你強得多。”
聽到這話,我當時非常震驚,母親對我的打擊是多么的大,而我卻無法反駁。
當時,我就在想,是什么讓我媽媽這么喜歡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兒。但是,從那以后,我就明白了媽媽這句話的良苦用心,我覺得她的話是為我好,我應該好好學習。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想得到父母的夸獎,但卻不知如何獲得,總是努力學習,卻從不曾想過放棄,因為每次考試的時候都是那種“我不行”的語氣。這種打擊式的鼓勵,讓我逐漸失去了上進前的動力。
我不再像從前那么自信,好像一臺機器,是用“夸夸”鼓勵的語氣在對待我。我不在乎別人的夸獎,我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態度。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完美,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評價。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評價。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評價。我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
沒有自我,沒有價值感,沒有存在感,是抑郁的一個癥狀。有些抑郁癥患者會有口吃、暴飲暴食的癥狀,他們的問題是會一步步擴大到不愿意跟人接觸,不愿意出門,不愿意上學,把自己封閉起來。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抑郁癥”這個標簽給貼上了。
我們應該做的是跟孩子一起去看到抑郁癥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我們總是按照這個標簽去跟孩子講道理。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的苦難,如果你不想讓孩子也成為你那樣的人,那么就告訴他,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就告訴他,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就告訴他,如果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就要去做這樣的人,這個過程就是不斷的去接觸,去理解,去實踐,去突破,去提升自己,而不是看別人怎么樣怎么樣,別人怎么樣。只有讓自己變成他這樣子,他才會愿意去踐行,去努力去實現他的目標。
同時呢,我們也不要用過去的標準來要求現在的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們過去的痛苦,去超越過去的自己,這是不對的,過去的我們總是用過去的標準來要求現在的自己,所以我們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去培養孩子的自信。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