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厭學的視頻有個形象描述:
我只有一個媽媽,而且她是那么的寬容和睿智,即使面對著我對她,無論是她對我,還是她自己,都可以對她這個人不管不問。可是我做錯了什么,她就會狠狠的揍我,用語言“攻擊”我,讓我很生氣。
孩子在家上網課,我不知道她在干什么,我該怎么辦?以前我很平和,孩子學習也挺好,然而這次,我的情緒爆發了。我完全沒有耐心,開始責罵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就是一個“厭學”的階段,孩子在那里學習,能做的事情,我基本上都不會給她做。她從以前的“小乖乖女”,變成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小惡魔”。我已經對她的學習失去了信心。我越是管控,孩子就越不想學習。
這個階段,如果家長沒辦法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孩子溝通,孩子就會把他們當成不聽話的孩子對待。而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們,更容易和父母對著干,父母越不讓做的事情,孩子做起來就越來勁兒。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家長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
想要幫助孩子克服“厭學”心理,家長可以用以下幾點:
首先,對孩子循循循善誘,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
父母應該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征循循循循善誘地進行教育。
從兒童的心理發展來看,0-3歲的孩子,處于探索欲的旺盛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的發展都是急劇變化的。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系,從思想上加強對孩子的約束和引導。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給予孩子適當地關懷和教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我們也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不要總是把孩子保護得太好,適當的讓孩子獨立,這樣孩子才能學會擔當。
其次,要讓孩子體驗到愛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過分地嬌慣,是因為他們認為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自己的一切都是父母的,如果父母不給自己的任何東西,他們就不懂得感恩,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變得自私,不會懂得珍惜。
因此,父母不要總是替孩子做事,更不要在他們做的時候,代替他們做,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
最后,學會與孩子平等地交流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要立即給他們講道理,要做一個有耐心的家長,這樣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不要一味的去責罵他們,要了解事情的經過,要了解孩子真正犯錯的原因,然后才能恰當地進行教育。
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犯錯誤就會大發脾氣,打罵孩子,殊不知,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他們會更加想要逃離家庭,不想再面對父母,更不想看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談一談,讓孩子明白,自己犯了錯誤,就要接受這個結果,不能因為怕家長,而選擇說謊,從而改掉自己的缺點。
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小就認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離正確的方向越來越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256.html